阅读历史 |

第143章 困兽之斗 (4K)(2 / 2)

加入书签

大总管的意思呢?

王景目光看向傅友德、韦睿,既然把临阵指挥的事情交给了两人,那他就不会冒然越过两人下令。

傅友德当即说道:末将以为应当先派先锋出战,胜过一阵之后再坚守也不迟!

韦睿也点点头,表示赞同。

既然两个名将都同意,王景自然也没有其他意外。紧接着,三千如狼似虎的精锐骑兵,便在杨再兴的带领下冲出大营。

轰隆!

赤血龙马带着闷雷的轰鸣声,以一种所向无前的冲击,对着宋军洒在外围的骑兵冲杀而去。

看到夏军派骑兵出战,宋军立刻给出反应。

先是派出数千骑兵抵挡,随后五万的步卒迅速列阵而出,以鹤翼阵向三千夏骑包围。

杀!

杨再兴纵马奔腾,浑身鼎沸的气机和身后的三千精锐骑兵相互连接,本来就达到地境巅峰的无匹力量,再次爆炸似的增强。

这三千精锐骑兵,可不是寻常的骑兵,而是王景从徐州调来的特殊兵种并州骑兵。

无双猛将,加上顶尖骑兵,所爆发出来的实力无比恐怖。

轰!

两支骑兵在两座大营之间的原野上撞在一起,刹那间,大量的骑兵被轰的七零八落,杨再兴一招出手,就将宋军骑兵大将斩落马下。

随后没有丝毫的停滞,眨眼间就把数千宋军骑兵捅了一个对穿。

大将被杀,数千宋军骑兵顿时崩溃。

大量的骑卒惊叫着四散。

哈哈哈哈,再来!

杨再兴狂笑,带着三千骑兵绕了一个半圈,又在两军众多将校的注视下,悍然冲向以鹤翼阵迎敌的五万宋军步阵。

….步军只要列阵,就能发挥出强大的实力,宋军也不例外,在自家骑兵一触即溃的情况下,宋军步军大将没有慌乱,摇动令旗。

唰唰唰!

五千神臂弓所形成的弩阵,在刀盾手和长枪阵后面出现,强绝的弩箭形成了箭雨,把杨再兴和三千并州骑兵笼罩。

箭矢洞穿而至,三千并州骑兵周身浮现出淡淡的罡气。

这三千精锐和王景之前训练出来的白耳兵一样,在激发军阵后能形成罡气护体。

本能洞穿重甲的箭矢和骑兵身上的甲胄、笼罩的罡气碰撞,只发出了叮叮当当的声音,便纷纷掉落。

没等宋军的主将反应过来,杨再兴便恍如猛虎擒羊,再次横冲直撞,直接冲入五万宋军阵中,直接本想步军大阵的中间。

不好!

这个宋军大将在看到杨再兴破阵而入后,脸上顿时浮现出绝望之色。

即便身边还有数万兵马护身,但当杨再兴出现后,他就感觉自己像是独自走荒野中,被凶猛的野兽盯上一样,冷汗惊惧,几乎无法控制身躯。

他想要弃军而逃,但杨再兴的速度快如闪电。

挡在杨再兴面前的重重阵列,刹那间土崩瓦解,没有产生任何作用。

轰!

一道神罡恍如狂雷,隔着上百丈破空而至,把想要逃跑的宋军大将连人带马轰成漫天的血肉。

杨再兴!

宋军大阵中,韩世忠、孟拱还有几个气势不凡的大将来到高处,看到了杨再兴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的一幕。

韩世忠面上浮现出怒火,当即喝问道:本将早有将令,遇到杨再兴不可浪战,要立刻禀报与我,刚才是谁违反军令出战?

在这些天的对峙过程中,杨再兴充当夏军的先锋大将,屡次斩杀宋军将校,基本上只要杨再兴出手,宋军就只有败北一个结局。

韩世忠和孟拱也曾想过诱敌深入,以大将、大军围杀,但杨再兴每次出战,都是甘宁指挥。

甘宁是领兵作战的老手,有他

指挥,什么陷阱围杀根本不起作用。

无奈之下,韩世忠只能下令,若是麾下将校遇到杨再兴不可正面硬抗,要立刻防守等待援兵……

禀将军,方才出战之人是兵马指挥使杨沂中!

片刻后,大将王禀站出来说道。

不错,刚才率领五万步卒列阵出战之人正是宋军大将杨沂中,同样身为杨家将后人,杨再兴这些天屡次斩杀宋军将校,就像是在他心口上割刀一样。

杨沂中原本对杨再兴的看重已经消失,只剩下杀之而后快的愤怒。

所以看到杨再兴率三千骑兵出阵后,他顾不上军令,便带着所部兵马想要围杀对方。

只可惜,他还是低估了杨再兴的实力。

五万宋军,在杨再兴面前就像纸糊的一样,他自己更是连对方一招都接不住。

蓬!

韩世忠咬牙切齿,直接把手中的马鞭捏碎,但此时杨沂中已经战死,他想要发泄怒火都找不到人。

轰隆!杨再兴冲破五万步阵之后,没有停留,而是再次朝着宋军的营垒冲来。

徐将军,本将给你五千骑兵,你能否挡住杨再兴?

韩世忠盯着冲来的骑兵看了一眼,然后转头看向身边的几个人。

站在他身边的几个人便是明军残部,当初突围而走的徐达、李文忠、汤和、俞大猷等人,朱标也穿着甲胄,亲自来到阵中。

徐达没有拒绝,说道:我可以挡住杨再兴,但无法把他留下,想要解决此人,除非将军与我十万大军,我们四个同时出手!

徐达不是猛将,需要有大军兵权在手,才能把实力发挥出来。

李文忠、汤和同样是这种类型的大将,唯一擅长冲阵的只有俞大猷一人。

但俞大猷……他这位明朝剑圣显然不是杨再兴的对手。

好,本将就给你十万兵马!

韩世忠果断答应下来。

听到这话,朱标、汤和、李文忠三人面上浮现出一丝喜色。

免费阅读..

.

冬日之阳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