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6章 一记耳光(1 / 2)

加入书签

消息在徐州上下传开。

一片哗然!

沈良竟然定计降服了黄巾军,而且几乎兵不血刃。

这个人再一次令大家重新审视起来,论文采没得说,似乎经商之道也颇有研究,此时又出其不意的,举重若轻的将黄巾军镇压下去,这算得上奇人一位了。

当然,一个现在人放诸两千年后,其能力与那时的人相比,说是奇人也不为过。而且他奇的地方还有很多,接下来自然会慢慢揭示开。

不过,沈良眼下面对徐州的士族门阀,面对这些绝对的官僚主义,其实他能做的不多。

接下来,他很可能还要向徐州的势力低头,虽然在这次镇压黄巾起义的战斗中立了军功,但是自己出身贫贱,军功怕是没他的份,世道如此没办法。

陶谦自然不会轻易的让一个没背景,非士族阶层的穷小子上位,纵然你有了些许的功劳,后台不硬你又能如何。

威严的大厅内,陶谦端坐在正中间的椅子上,脸色肃穆。

这本是一件喜事,徐州的黄巾军被快速的镇压下去,对陶谦来说也算不辱使命,之后上报朝廷,自然是大功一件,加官进爵不在话下。

但此时陶谦却不能彻底的高兴起来,其原因是臧霸打败了张阖等人,顺便收编了他们,如今势力迅速扩张,军队人数已到一万五左右。虽说这些人都是贫民出身,但人数上去了,再加以训练,以后必将是极大的一股势力,最重要的这股势力不在陶谦的掌控之中。有一股势力游移于自己掌控之外,这是陶谦最怕发生的,如今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再者虽说黄巾军已然被镇压下去,此次镇压黄巾,要说功劳,自然是臧霸和沈良的最大。至于陶谦这边,派出去的笮融,不要说功劳,折损一千多的骑兵,不去论过就不错了。

当然,此时的徐州,陶谦最大,这里自然也是他陶谦的一言堂,徐州内部的功劳分配他说了算。

大厅内已经来了些许的客人,曹豹、曹宏及曹宏的外侄曹琳,还有阙宣、赵昱、王朗、笮融等人,也有陈登父子,加起来大约有十几人,这些人先到了。剩下糜氏兄弟、沈良、臧霸、等人则还未到。

这边陶谦等人一边等着未到的那些人,一边随口谈论着一些事情,关于这次镇压黄巾的事,关于之后徐州治理的事。

“......这次多亏陶刺史的英明神武,领导着大家,短短几天便彻底平复了徐州的黄巾之乱啊。”不知是谁,在下面拍了一句马屁。

“这次镇压黄巾乱党,老夫做的不多,多亏了底下的将士啊,臧霸等人出了不少力,当然笮融带着骑兵与敌人硬拼,拖延了张图和张阂会师的进度,也是大功一件啊。”

笮融明明是大败,陶谦却说他大功一件,明眼人自然是知道陶谦在袒护自己的人,而且笮融的行动也是陶谦授意的,所以陶谦的做法也是变相的为自己找回一些面子。

大部分人没有说什么,这种睁着眼说瞎话的事,大部分人是不想再厚着脸皮迎合了。

自然,还有曹宏这样的,听完陶谦的话,直接表示了完全认同:“陶刺史说的对,这次的功劳首先自然是刺史领导有方,再者笮融冒死拖住对方,也是制胜的关键,臧霸等人可算是捡了一个便宜的。”

......没人再接着这话往下说,之后有几个自然提到了沈良,是赵昱先说的。

“这次,臧霸那边的谋士,沈良的表现也相当出色,先是故意削弱将士的战斗意志,这一切竟是瞒着将士的,也就显得更真实,如此就使得张阂的军队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之后又诱敌深入,将敌军的力量尽可能的分散,再是使出疲军之计,趁着对方疲惫之时,一鼓作气,一举拿下......这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真是妙啊......”

赵昱说完,先是有几个人应和了几声,之后发现陶谦脸色铁青,有会意的自然不再说话。

陶谦则快速的转移了话题:“黄巾镇压之后,徐州就要加快休养生息了,从黄巾军出现端倪开始,到现在已有大半年,徐州此时也是百业待兴,尤其是耕种的事,这几日,我准备选举出一位有才之人,担任典农校尉,主抓这件事......”

底下的人开始应和起来。

“是啊,是啊。”

“这是大事......”

“民以食为天,农业要重视啊......”

......

大殿这边说着话,糜竺、臧霸、沈良等人也都来了。

站在大殿内,三人皆拱手躬身施礼。

“拜见陶刺史。”

“哦,三位不必客气。”

拜完抬头,沈良算是仔细端详了一下这位历史名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