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79章 泉州喜讯(2 / 2)

加入书签

李轩则唇角微抽:“这能怪我?谁让你靠得这么近?”

要不是现在是虞红裳父皇的孝期,地方也不对,他现在就将虞红裳给扑倒了。

李轩对景泰帝很尊敬,现在又是讲究礼法的年代,有些事情不能不讲究。

随后他就面色一肃,从袖中取出了一枚虎符,一枚印信,手托在了虞红裳面前:“这次宣府之战,臣总算是不辱使命。这些东西,也可交还了。”

这是虞红裳授予他的,出掌宣府兵权的信物。

五军都督府虽然总掌天下的卫所军,却只是管理日常的作训,军务,军备,屯驻等等事宜。

没有朝廷颁发的虎符与印信,是没有调兵权利的。

虞红裳则不甚在意,她直接一挥袖,随手将这东西送到了旁边的书架上。

她知道对李轩这等深具个人魅力,深孚军心的将领而言,这些东西就形同虚设。

李轩看重,那么这两样东西就是虎符,是印信。

如果李轩对朝廷没了敬意,那么它们什么都不是。

接下来李轩又准备按照程序述职,汇报宣府的战况。

虞红裳却不感兴趣,绣衣卫那边早就将宣府之战的所有详细,都汇总给她了。

如果是正常的君臣奏对,虞红裳不但会耐心听李轩说完,还会视臣子的性格还有具体的情况,以言辞加以赞许,笼络,或是质询,敲打。

可她从没把李轩当成臣子看待,也不愿用御下的手段对李轩。

她直接走到了旁边的书案,拿出了几封符信递给李轩:“这是绣衣卫收集到的最新军情,你可以看看——”

李轩也不客气,他接在手中看了一眼,顿时剑眉微扬。

虞红裳则解释道:“主要是两桩事,出问题的不止是天津武库。武库那边爆出大案之后,绣衣卫随后检查山西,河南等地的武库,发现那边的一些武库也空了,由此看来,孙太后是早有布局,陕西那边是他们的后路。

还有襄王世子虞祁镛,在两日前出现在襄阳城,由襄王府四卫兵马拥戴,正式以清君侧的名义掀起反旗。虞祁镛占据襄阳之后,即遣大军九万人北进,正往新野方向进发,扫荡沿途州县。

商学士说虞祁镛之意,是欲进占邓州与南阳府,与陕西的沂王形成犄角,呈策应之势。”

李轩也是这么判断的,可他却心神微松,心想襄王世子虞祁镛要是南下去湖广,那才是真的麻烦。

如今正值春耕农忙之际,一旦湖广遭遇战事,误了春耕,那才会出大问题、

虞祁镛的举措于战术上是有利,可放诸全局,却有些蠢了。

所以他脸上反倒现出了笑意:“意料之中,南阳方面我与少保早有防备,能够守得住的。至于陕西,只要朝廷堵住了潼关与平阳府,暂时不用管。”

可随后李轩就看见虞红裳书案上那堆成满满几座山一样的奏章,然后眉头大皱:“这是你今天要处理的奏章?”

不止是这书案上有几座‘山’,旁边的书架上还有,足足二百多本。

虞红裳顺着他视线看过去,然后就微微一笑:“没你以为的那么麻烦,其中的绝大多数,内阁与司礼监那边其实都已票拟了,我只需用印就可。

不过现在除轩郎之外,我对其他人还不放心,所以每一本都要过目。还有,要不是这两天孩子太闹腾,也不会堆积这么多。”

此时虞红裳又看着李轩,眼中微现钦佩与崇拜之意:“其实比最初那几天好多了,我没想到轩郎你能拿下那样的大胜,现在许多朝政处理起来简单多了。”

李轩在宣府的大捷,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朝廷对地方的威慑力大增。

最初她父皇大行之日,朝廷需要考虑各地军镇卫所与地方官的想法,在回复地方奏章时得小心谨慎,筹措用词,采取更稳妥的施政方略。

可现在就不需要这么麻烦了,地方上如果敢有意见,或是抗命不遵,那就直接拿下便是。

“对了,还有此事——”

此时虞红裳,又拿出了一封信符:“南边的泉州市舶司来信,轩郎你想要找的土豆,玉米,还有红薯,都已经在海外找到了,已经在送往京城的途中。”

李轩当即精神一振,眼中现出了一抹喜色。

他原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却没想到这个世界,还真能找到这三种食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