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章 新朝廷 新架构的初步考虑(2 / 2)

加入书签

皇帝却能知人善任,发挥自己的特长,让自己当工部尚书。

朱由检接着继续说道:

“李之藻国子监祭酒,负责改革国子监”

明朝的国子监相当于两汉的太学。

不仅是国家最高学府,同时也承担管理天下学校教育的职责。

李之藻精通西学、算学,由他担任国子监祭酒,改变学校的教育内容重文轻理的局面是合适的。

朱由检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

“徐光启、陈仁锡、李之藻、熊明遇四人对科举变革的具体内容和规划,现在就可以开始考虑。”

“朕的初步打算是四书仍是童生必背必考,诗经、礼记、易经、春秋、尚书五经你们摘取精要汇成一本,供童生学习。”

“此外算学、几何、兵法内容也必须加到童生学习考核范围,内容由徐光启和李之藻、熊明遇负责编写。”

“还有诸子百家的内容,也可以适当汇编精简,加入童生考试之中。”

他说到这里,看了一眼陈仁锡:

“陈爱卿,你写的《诸子奇赏前集叙》中说:

‘以六经收诸子,不若以诸子返六经。强其所厌,不若用其所喜。夫诸子,多救时之人也。然六经治未病;诸子,治已病。六经,治百世之病;诸子,治一时之病。’

“确实是精辟之论”

陈仁锡倒是没想到皇帝连自己的这篇文章都看过,连忙谢道:

“陛下过奖,惶恐惶恐。”、

朱由检一挥手道:

“陈爱卿不必过谦,你博览群书,学问渊博。如今天下正是已病之时,诸子学也属有用。

“你对诸子熟悉,精简诸子百家内容,编成读本,作童生考试之用,这个任务就由你来主持。这工作,你现在就可以准备了。”

陈仁锡恭敬领命。

朱由检继续说道:

“考中秀才之后,乡试考举人便应当分科。朝廷礼部、工部、户部各需专门人才。考这三部者可以无需测试箭法、武艺、兵法。可以分科考礼学、工匠营造类知识、度数会计’

“若是考刑部、兵部、吏部和地方官员则需考兵法、武艺、练兵技能。”

“翰林院可分成文学院、经史院、格理院、货殖院、国政院、兵学院等等。具体如何,以后再商定”

“凡会试考进士,未经军事考核和三年当兵历练之举人,中了进士,也不得入刑、兵、吏三部,不得为地方长官,不得入国政院、兵学院翰林,将来不得入阁。”

徐光启、陈仁锡、李之藻、熊明遇四人对朱由检说的话,一一记下。

旁听到这里,方以智怦然心动。

皇帝说的这许多变革,科举分科,翰林院分类,正契合了他少年时代就有的许多想法。

如果这些变革,真的落实,那大明各类有用人才,将十倍百倍于现在。

他不是傻瓜。

虽然刚才说的天子所行应光明正大,万事都应布告于众人,是发自内心。

但他毕竟也耳闻目睹过舆论对立产生的乱象。

许多变革,一旦公布出来,必然引起激烈反对。

不同意见者,甚至反目成仇。

掣肘破坏,往往让本来有益的举措,都不了了之,无疾而终。

只是平日念及这些问题,就一掠而过,并未深入思索。

此时旁听了皇帝说的这些变革措施,这种矛盾陡然在心内变得尖锐起来。

既衷心希望这些变革能落实,但又觉得若真的推行下去,必然有强烈反对。强行推动,又与素来约束君主的理念相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