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7章 和毛文龙商定军队编制和军职等级(1 / 2)

加入书签

刘兴祚一听,皇帝竟然要把鲜国咸镜道交给他管。

喜出望外。

他投皮岛,确实事先和建虏头目黑还勃列(黄台吉)谈好条件。

否则这眼皮底下的假自焚,黑还(黄台吉)要能被骗过,也未免太蠢了一些。

当时黄台吉和刘兴祚定的条件就是除掉毛文龙,最好还能挑起东江和朝廷矛盾。

黄台吉当然并不全信刘兴祚,就算把他儿子刘五十带在身边当成人质,也未必能保证刘兴祚可靠。

但是毛文龙作为心腹大患,能有一丝除掉的机会,也应该试试。。

万一成功了,对后金就是一个天大的好处。

在黄台吉看来,即便刘兴祚兄弟真心要投向皮岛。

那他们和东江其他将领之间,也有很大的可能产生隔阂与冲突。

带去的近千鞑兵多半也不能和东江上汉人官兵融洽相处。

这样一来,离间、策反就大有用武之地。

只要双方之间产生矛盾。

无论刘家兄弟是不是真心投奔明朝,到后面,也照样可能让东江发生内乱。

这对后金来说就是一个大好机会。

这也是黄台吉和祝世胤等汉奸反复商量后,想出的对付东江的计策。

当然也是多年来想拔除毛文龙未果,死马当作活马医。

刘兴祚这方面,却正好借此找到一个能逃出后金的机会,同时也给自己留了后路。

如果有机会,能取毛文龙而代之,那他为私利也乐意推动这种情况发生。

所以对于崇祯皇帝盘问他,他不愿意把实话完全说出来的。

有些事情,自己不说,那别人就算知道一些消息,终究不能完全确认,还是只能停留在猜测。

一旦说了,就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了。

这也是他在后金生存下来的经验。

刘兴祚如同一个赌徒,已经把赌注压了下去,就不会轻易动摇。

这是为什么他能在刚才朱由检的盘问中坚持。

他赌的就是朱由检能判断出杀他弊大于利。

希望得到的结果就是能按照他原来的计划执行,继续留在皮岛,待机而动。

但没有想到朱由检给了他另一个选择,一个更好的选择。

让他接管鲜国咸镜道,等于让他能独立一方,并且光明正大的培养势力,训练军队。

而且也避免了和东江其他将官之间的冲突。

他此时对眼前这个皇帝倒是真的有些佩服了。

皇帝虽然没有逼问出他的全部真话,但已经判断出了他刘兴祚的真实心理。

而且迅速给出了一个对大明,对东江,对他刘兴祚而言多方双赢,互利互惠的方案。

刘兴祚虽有私心,但也确实内心厌恶痛恨建虏。

他这么多年在虏地,表面上各种迎合讨好,但少年时代被掳掠离家的仇恨,随时可能被杀的恐惧,从没有在心中淡去。

现在皇帝给了他一个独立发展实力,击垮建虏的机会,那已经是他所能设想的投奔明朝后,最理想的结果了。

他从小生长在辽东开原,深知辽东以北,尚有大片开阔肥沃之地。

大明之初的奴儿干都司向北延伸极广。

听说北方还有一个大岛,名唤苦叶岛,极富饶,鱼类肥美,水草丰富。

即便除掉建虏之后,他羽翼丰满,也大可以向北开拓,为大明坐镇一方,成为和黔宁王沐英类似的人物,世代镇守原本奴儿干都司所在之地,和大明朝廷也不会有太大矛盾。

刘兴祚脸上露出了真心的喜悦,他当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郑重的跪在朱由检面前,

叩首道:“谢陛下信任,臣若接管咸镜道,必定配合毛帅,犁庭扫穴,荡平建虏,为百万辽民雪恨。”

皇帝已经亲口说要要封他做咸镜镇总兵,他可以自称为臣了。

此时他说的话,也是全然发自真诚。

和刚才言语谈吐中还有些遮掩躲闪,全然不同。

毛文龙也点头道:

“陛下这个安排甚好,其实臣原本对刘家兄弟都在皮岛也有顾虑,将领也有异见。只是若不能接纳爱塔诸位,那又何以继续策反建虏那边其他汉官汉将?”

“如今陛下把刘家兄弟安排在咸镜道,却是解决了一大难题,两全其美。而且建虏与咸镜道接壤之地边境线漫长,地形复杂,兵力空虚,由此突入,建虏防不胜防。原先臣也曾经让东江军经由咸镜道袭击虏地,只是路程颇远,加上东江粮饷短缺,需向鲜国借粮,鲜国每每借口阻挠,多有不便。”

“如今若是刘氏兄弟直接管辖咸镜道,就便利多了,从咸镜道可奇袭建虏后方,建虏疲于奔命,难以防住。”

朱由检见刘兴祚和毛文龙对自己的提议都表现出了相当积极态度。

心中一块石头落地。

心想自己到东江来要办的几件大事,基本都有着落

现在就等四天后会见鲜国国王,会见之后,或许就可以返回京城了。

刘兴祚告辞之后,朱由检又和毛文龙讨论了一下军队编制,武将职衔等级问题。

中晚明军队的编制和职衔名称等级相当混乱。

明前期实行卫所制,将领和卫所军队分离。

需要打仗时,朝廷临时选用将领,给将印,调取卫所兵。

打完仗之后,将领回朝交还将印,军队回卫所。

而到中后期卫所兵不顶用,不得不募兵。

因为防守和战事需要,各军镇也必须常设总兵。

不同将领募兵采用的编制没有统一规定。

比如嘉靖三十六年的御倭军制是五进制:

“五人为伍,五伍为甲,五甲为队。”

戚家军一个时期却是四进制:“四队一哨,四哨一官,四官一总。”

而在蓟镇时,却又实行三进制:三队为一旗(旗总),三旗为一局(百总),三局为一司(把总),二司为一部(千总),三部为一营。

按蓟镇戚家军这个编制,管辖一局的百总手下112人,管辖一司的把总手下449人,管辖一部的千总手下889人,管辖一营的将官手下2699人。

这当然只是戚家军一个时期的编制,其他明军的编制又不一定与此相同。

所以同样是一个明军把总。

你并不能确定这个把总手下有多少兵。

如果景泰年间,京城团营里的一个把总,就可能带一千人。

即便是戚继光那里,一个把总有可能辖三个百总,也有可能辖四个百总。

而千总以上的将官就更混乱了。

只有和原先中央五军都督府,地方都指挥使司、卫所相配套的武官体系是有品级的。

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指挥使正二品,都指挥同知从二品,都指挥佥事正三品,卫指挥使正三品,卫指挥同知从三品等等,一直到千户是正五品,百户是正六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