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九十六章 八股和青词(1 / 2)

加入书签

青词?

卢何的眉头皱了皱,好歹是读这么多些年书的人,没多久就想到了顾怀在说什么。

“修道祭天的祭文?”

顾怀差点忍不住拍大腿赞叹,不愧是能当上阁老的人,连这么偏门的东西都知道。

要是去问何洪,估计解释了他还一脸茫然。

如果要评选大魏最难写的文章,答案绝不是八股,而是青词。

大魏的科举,是开国就定下来的国策,不同于汉代的察举,大魏的科举沿自前朝,考试上岗,竞争排榜,给了寒门士子们一条上升途径,避免了朝政被世家大族掌控,算得上是极开明的国策。

大魏的科举和前朝也有些不同,前朝还是科举察举并行,地方可以推荐考生来京城应试,可大魏却是实打实的全靠考试,不管你是世家子弟,还是放牛的书生,都要依照这套玩意儿的规定,老老实实的从地方府学开始考起,考过三场,才能鲤鱼跃龙门。

乡试、院试、会试,最后就是殿试,一场场考下来,考生们竭尽所能,用尽毕生所学,只为了先成为童生,再成为秀才,再成为举人,最后成为光荣的...进士。

而学子们到了长安,考试科目就分为三场,第一场考经义,也就是四书五经,第二场是使用问题写作,第三场是时务策论,也就是给你个事情让你分析,这些年的时务分析基本上都是和南方沾边,颇有点现代应用文的意思。

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义,堪称取士的关键。

大魏的考生不像许白那个时代的考生一样要复习许多内容,他们只需要背好四书五经就行,题目只会在这里面,就和许白那个大学里的期末考试差不多,绝对不会超纲,范围相当小,背起来容易,而且写文章还有规定字数,一般不超过五百字,这么一看,大魏的考试还挺轻松。

可事实恰恰相反,考试的关键在于格式和个人发挥,八股文氛围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几个部分,尤其是后面几个部分可不能随便写,这里是精华部分,必须用排比对偶句,一共八股,所以叫八股文。

这种写法十分古板,想多写一个字都不行,很多人都是一边写一边乱编,只为了凑字数达到对偶效果,表面乍一看十分工整,细看内容就是废话满篇。

而且痛苦的还不仅是考生,出题的老师也是,四书五经就那么多字,三级考试全从里面出题,而出过的就不能再出了,所以出题的老师们灵机一动,把四书五经上下句切开,单独拿来出题,语句不通不说,老师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更别提考生了。

结果就是稀里糊涂的考,稀里糊涂的答,而且八股还规定所有的文章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必须按照古人立言,也就是要按照圣人的思想去写文章。

这就缺了大德了,圣人说的话也不是全有道理,结果过了几百年所有人都要按照他的思维方式来答题,简直是折磨。

当初顾怀看到这里的时候,着实是被科举给惊呆了。

八股文够难做了吧?选出来的人又基本是些书呆子,像卢何这种有想法有能力的还是少数,可真要是八股文做得好,那真是玩弄文字到了一定境界,再之后要做诗做赋,真是鞭鞭见血。

所以比八股还难的青词又是个什么来头?

青词是修道祭天时用的文章,具体方法是写了就烧,主要内容除了陈述个人愿望外,还得议论叙事,大概写这玩意儿的道士们嗑药磕嗨了,笔法那是相当的玄乎,看得人简直是一头雾水莫名其妙,不过也没关系,本来就是写给神仙看的,写完就烧,也就没事了。

顾怀从另一个世界的某个修道皇帝身上得到了灵感,干脆就搬了出来。

他信誓旦旦:“卢阁老也知道青词?是了,陛下在行宫,也遣道士们写过不少,这种文章确实难写,那些道士们又是不曾熟读诗书的,写出来的青词,陛下很不满意,这些都是以前闲聊时何公公对孤说的,卢阁老可知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