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6章:满级大佬的恐怖程度(1 / 2)

加入书签

原历史上,那一位“智瑶”围攻“晋阳”时期就是遭遇到了水攻,数万大军喂了鱼不说,其人更是被逮住弄死,脑袋被赵毋恤做成了酒器,

智氏近两百年的基业遭到赵氏、魏氏和韩氏的瓜分。

孙武对智徐吾说道:“赵氏于此筑城本有设局之意。”

什么意思?反正智徐吾并没有听懂。

同样的一件事情,有人只是了解一个大概就能猜得有头有尾,有的人则是事实摆在眼前还满脑子懵逼。

情况是孙武一圈巡视下来,发现“晋阳”这边天然适合布局使用水攻,只需要在汾水跟涂水交汇处筑坝,不用雨季到来也能大量蓄水,届时将东岸稍微加高,又在南岸开掘出一条或多条引水渠,决堤之后就能让大量水倾斜向“晋阳”的方位。

孙武猜测赵氏不可能没有发现那种优势,应该是等着某天“晋阳”遭到围攻时会使用的解围方案之一。

水攻这玩意吧?整个春秋时期发生的例子没有几次,到战国时期才被秦军一再使用。

所以,智徐吾没有相关概念属于正常。

如果孙武的猜测正确,只能说不愧是赵氏,筑城阶段就挖了那么大的坑,以赵氏敢为“天下先”的家风,还真是非常有可能的。

等待智徐吾听明白了,尽管还是不懂具体操作,少不得在心里狂骂赵氏果然够狠,不免开口问道:“赵毋恤可知?”

这一点孙武认为赵伯鲁或赵毋恤绝对清楚,到底是哪一个得到赵鞅的交代,或许是赵毋恤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毕竟,赵鞅生前可是撸掉了赵伯鲁继承人的身份,后来赵伯鲁又上位纯粹是剧本没按照赵鞅规划的那样走。

“赵毋恤必不返转。我军可围晋阳’,围而不攻即可,使人修筑堤坝蓄水,届时施以水攻。”孙武直接解开谜底。

目前“晋阳”城内应该还有两三万守军,再加上外面的几座营寨,合计约有六万左右?

赵氏准备的六座营寨之中,有三座变成了空营,智氏的部队查看了一番直接入驻。

说是围困,实际上智氏的部队开拔过来已经跟赵氏在城外的各部展开作战,大多是骚扰性质,没有万人以上的交战。

孙武再次秀了自己的操作,或是调动兵力以多打少,也能是攻打赵氏某一座营寨,吸引其它营寨的赵军来救,一次次击败离开营盘的赵军,

积少成多吃掉了将近四千赵军,己方的损失却是无比轻微,致使赵军后面不敢再轻举妄动。

作为名义上的主将,智徐吾发现了很关键的一点,想道:“瑶的用兵风格跟孙武很相似,只是瑶没有孙武这般游刃有余。”

其实就是善于创造战机,逮住机会也能狂占便宜,只是智瑶的带兵经验明显没有孙武多,再来就是智瑶风格有种晋人该有的莽,孙武则是显得更加油滑。

而孙武真正开始指挥智氏的军队后,内心里也是无比感概。

最为明显的就是晋军肯定比吴军能打,执行军令上的认真到了刻板的程度。

孙武用得最顺手的是智氏两個“旅”的新军,慢慢碰上了硬骨头想都不想就是放出这两个“旅”,哪怕兵力比敌军少也能每每达到破敌制胜的效果。

硬要说孙武对智氏新军有什么负面看法的话,大概就是战时对敌军首级的争夺有点严重?

当然了,智氏以首级计算功劳的方式已经全面执行,各部都有争抢首级的事情发生,只是新军的士兵立功欲望展露得更野蛮一些。

“代君已被救出,我家单骑走马附随其后,另有阳虎率军屯驻夏屋山以逸待劳。”智徐吾刚刚接到军报,习惯性地找到孙武进行汇报。这么看,他明显对孙武产生了依赖感。

孙武之前对单骑走马的看法跟大多数人一样,觉得就是一种骑马提高机动性的步兵,后来被智瑶带着前去视察了一次,了解到智氏的单骑走马跟其他家族或异族都不一样。

首先,智瑶已经搞出马掌,连带马镫和马鞍也制作了出来,并且列装了部队。

所以,哪怕智氏的骑手不止可以在马背上射箭,必要时也能展开冲锋,算不算得上是骑兵要看他们经不经得起考验。

说白了,不是每一支骑马作战的都能被称呼为骑兵,也不是光看列装的装备,还是要能够经受得住考验,再有证明自己的战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