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九十七章 延城!(2 / 2)

加入书签

打仗的时候可以,浴血厮杀的时候可以,抗大学习的时候可以,但这个时候真的不行。

陈康感觉自己的内心特别复杂,激动,兴奋,期待,急切,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见到让自己日思夜想的余华和庄教授,这种明显不正常的症状,从他接到老总传达的消息到现在,一直持续着。

日盼夜盼,每时每刻都在挂念。

难熬。

真的难熬。

“应该快了,别着急,待会儿一定要礼貌,别摆什么师长架子,人家庄教授可是大科学家,在清华教授群体里面都属于拔尖的,至于余华就更不用说了。”旁边戴着眼镜的儒雅军人看着陈康的模样,并未嘲笑,他的心情也与陈康差不多,再次嘱咐道。

“我哪儿敢摆师长架子哟,在庄教授面前,我就是一个学生,成绩特别差的那种,局里和兵工厂我已经安排过了,如果有谁给庄教授不痛快,就别怪我让他不痛快。”陈康连连点头,开玩笑,庄教授这种层次的科学家到哪儿都是炙手可热的大宝贝,人家愿意主动前来帮忙极其珍贵,自己摆所谓的师长架子纯属有病。

至于余华,不好意思,用土话来说,这就是一块给什么都不换的金疙瘩。

两人双眼看着前方的公路,默默无言,身后站着隶属于总部保卫团的警卫班战士,这些战士是庄教授一行人在根据地期间的保卫力量,如遇紧急时刻,可以随意调动附近任何一支部队前来支援。

战士们穿着洗到有些发白的灰蓝色军装,戴着镶嵌红色五角星的帽子,背着汉阳造步枪,双眼炯炯有神,军姿屹立,呈现着独属于红军的精神面貌。

不远处草地上,数匹军马埋头吃着黎明时分挂着露水的新鲜绿草,马尾时不时甩动,一边吐出热气一边咀嚼,偶尔打个响鼻,好不快活。

朝阳渐渐升起,一缕耀眼阳光穿过山脊,映照整座县城。

这时,前方公路出现变化,只见一名通讯员骑着军马疾驰而来。

看到这一幕,陈康和儒雅军人眼中纷纷透出喜色。

“报告首长,人已到二十里铺!”通讯员快马加鞭来到众人面前,一个翻身下马,迅速报告。

二十里铺,距离延城不足十里之遥,也就是说,他们马上就能见到人了。

陈康等人深呼吸一口气,纷纷调整状况,做好准备。

崎岖不平的泥土公路上。

“这一路走来,我对陕北这片土地形成的最大感受就是,必须尽快建立水泥路和拖拉机构成的交通运输体系,这是基础。”

一辆美制道奇卡车摇摇晃晃的缓慢前进着,坐在三百六十度敞篷车厢内,庄前鼎看着两侧的大山,手里不断记着笔记资料,写完之后向余华感叹道:“延长油田的产量较低,不过,满足拖拉机早期需求应该没问题,真是不敢想象他们是如何在这种客观环境下发展和前进的。”

绵延不绝的山峰,蜿蜒而崎岖的泥土公路,贫瘠的土地,非常差的交通工具,站在工业发展的角度讲,这些因素是修建工厂的噩梦。

若是放到国外那些商人面前,无论如何,他们也不可能在这种地方投资,除非……

这里出产金矿。

“要想搞工业,必须先修路。”

余华点头赞同,看着周围光秃秃的大山,缓缓说道:“教授,我认为等水泥生产出来后,可以利用延长炼油厂的沥青废料,专门修建一条马头关到延城的沥青公路,改善根据地内部交通条件。”

数个小时前,他们路过了延长县,顺路参观根据地的‘外汇大户’——延长石油厂,整座石油厂日产汽柴油200公升和300公升,这个产量满足拖拉机前期需求没问题。

此外,石油厂还有长年累月炼油产生的废料沥青,总量大概有五六千吨的样子,虽然不多,铺一百公里沥青路面并没有问题。

由于根据地的技术干部和人才极其稀缺,对于废料沥青的利用基本为零。

至于为什么要修马头关到延城,很简单,马头关对面就是临汾,为了日后的临汾工业原料供应链做准备。

要想富,先修路,要想搞工业,也得修路。

“我支持。”庄前鼎点头赞同,利用废料修建沥青公路的经济投入基本为零,得到的效益反而非常明显,大幅度改善延城到延长之间的交通条件。

这种投入小回报大的方案,必须支持。

“修建马头关到延城的沥青公路……”充当助手身份的林婉,默默记录下余华的想法。

“庄教授,余先生,前面就是延城了。”这时,站在敞篷车厢最前面的杨修,转过身向众人说道。

听到这番话,三人全都站了起来,身子探出车外,望向前方。

万千缕阳光似如璀璨金线,投射于前方的延城之中。

这一刻,坐落于黄土高原的延城,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外衣。

唯美而圣洁。

余华眼神有些迷离,心中不由自主产生一股朝圣之感,两世为人,他第一次来延城。

前方到站——延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