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迷茫的监贡生(1 / 2)
皇帝突然变成了懂兵帝、军校学员的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这是真能学到东西的地方啊。他们来这里的时候,本来是没当一回事的。觉得就是来度一层金然后分到军营里去,结果到了这里后还真的是要学习。
学习任务相当繁重,早上要练十里的长跑,然后就是复杂而重复的队列训练,过了几天好还加了内务训练以及战阵训练。他们感觉在这里,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大头兵。
这肯定和他们的期望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超乎他们期望的,皇帝几乎是每天都要来,而且真是在给他们讲课。这些人都是有古代军事理论基础的人,起初听的时候,并没有觉得皇帝讲的这些有什么,可听了几天后,他们就有了新的认识,特别里边一些文人子弟,他们是接触过一些军事谋略思想的,越听越觉得不对劲,陛下讲的这不全是将兵之法啊?里边还有将将之法在其中。比如打不打,这个问题就不全是带兵之人该考虑的。
“下边我们再讲三不打的最后一点,与友军合不了不打。带兵作战,最忌的就是孤军作战,特别是带万人以下人马的时候,你必须要考虑友军的位置。要考虑清楚,战事发起后能不能与友军形成有效连接,从而形成合力。这个问题要分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友军是谁?不要以为面对同样的敌人,你们就是友军,真正的友军是能互相配合、互相有效支持的。”讲到这里崇祯有意停顿了一下,让学员们好好想想什么是真正的友军。这玩意不能说的太透,但也不可不说。
“其次我们得看我需要友军来干什么?是与我一道突破敌人的防线?还是一道扩大战果?再或者是我需要与友军互为掎角之势,共同防守。在战场上友军的作用主要有一下几点、进攻的助力、防守的支撑点、疲弱时的援手、扩大战果时的好帮手!与友军能不能合、怎么合、友军能不能给我提供我想要的帮助,这些是作战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考虑不清楚不要轻易动兵。大明在神宗时与后金在萨尔浒的大战,就是各部军将对友军的推进估计不足,然后落入了后金各个击破的局面。这里边有军将自己的问题、也有帅臣乃至朝廷的问题。朝廷和帅臣的问题是距离太远,根本就掌握不了前线具体的军情,却蛮横指挥,急于求战。军将的问题是,执行力度不够、对自己友军的进兵速度判断不准、各部之间名为友军实为拖累,既不互通有无,也丝毫不顾及袍泽战友的处境,只顾自己。出现问题的何止和萨尔浒一场战事?之后的数次大败都离不开与友军难合这个原因!你们回去后将今天朕讲的思索一下,过几天朕会问你们考虑的结果。”
一下子讲了这么多,估计这帮年青人且得用些时间来消化哪!靠学校讲课,只能大而化之的让他们先有个概念,然后到了真正的战场上再结合这些概念慢慢融汇贯通。
大学不是教具体怎么干活的地方,再好的大学毕业生,刚开始干具体工作的时候,依然是不熟悉,基本技能匮乏。可这不代表大学教的知识没用,大学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们对自己专业有足够合格的判断力、具备专业思维来考虑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这就好比中文系的学生,很少出作家,但他们经过四年训练后起码能知道怎么给文章分类,基本的审美逻辑是对的。
给将校堂的学生们上完课后,崇祯转身去了隔壁的监贡生上课的草堂。这些人是正经的读书人,朱由检就没有给自己专门安排教课计划。主要是让国子监的人整理了一下教课内容,主授、大明律概要、大明地理人情概要、算术概要、国史概要四门课,同时分了两科、工部招的主要是工科,礼部招的叫理科。这两科在教学内容上的区分就是在前边四门科的基础上工科加了一门百工缉要、理科加了一门西学缉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