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6章 重税 走私(2 / 2)
“要不咱们也铸些铜器?”秦禄问。“海东诸国以及南洋诸国,对铜器需求还是蛮大的,甚至泰西诸国胡商也都愿意采购,价格不错。铸铜器是铸币利润数倍。”
可秦琅上船一边查看着这些刚从倭国运来的紫铜料,一边却只是摇头。
“大唐缺铜,也缺钱,如今我们弄来了铜料,首当铸钱。况且,朝廷已经准许了我们吕宋铸币厂铸钱,可却没准许我们私铸铜器啊?只有朝廷的铜器坊才可以有权生产一些三斤以下的铜镜等生活有关的铜器物,其它人可没这资格。”
“违反朝廷铜禁制度,后果可是非常严重的。”
“我们也不一定要在吕宋制铜器,可以到林邑去,那总不违反律法。”
秦琅笑笑,“那你首先能逃过水师船的检查,一旦被查到把铜运去林邑,罪同走私违禁铜料。”
秦禄有些不太甘心,好大的利润呢。
秦琅却并没太在意,赚钱的买卖多的是,铸币的利润能保持在百分之十以上,何况采矿和冶炼这块还有很大利润呢,再一个,秦家把日本铜运回来铸成开元通宝再运回倭国流通,这是倭国急需的,这里面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会有额外的影响力。
“赶紧把这些铜料都卸下船,先送去提炼,分离出银、铜,然后再运去铸币厂铸币,早点赶出来,运回倭国去。”
“我还是挺期望看到倭国上下,都使用我大唐开元通宝的。”秦琅笑着道。
至于倭国对进口茶叶征收重税,秦琅也暂时管不到,倭人爱喝茶,茶叶进口量大,倭国想着法子收税,以填补财政,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秦家虽然是大唐重要的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商人,但倭国茶叶市场只占据很小一个份额,还影响不到什么。
秦家茶最主要的市场是大唐的内销市场,外销的茶叶市场,都是中低档茶叶。
这些茶叶经茶商们从各地茶场收上来后,再汇聚到江西的饶州,靠近长江的这处中游地方是南方有名的茶叶集散中心。
茶叶在此再转手到广交杭扬登诸外贸港的茶商手里,这些茶商将茶叶再贩卖到诸港,卖给那里的茶栈。
茶栈收茶,最后再卖给来唐的胡商,或是要出海的唐商。他们卖茶,一般要收佣金、破箱费、关税、通事费等约为茶价的百分之十五,佣金一般为百分之二,茶叶关税为百分之十。
基本上外销茶的整个流程就是茶农产茶,茶商收毛茶,然后茶庄再收茶制茶,茶号再把茶庄加工好的茶卖给港口的商行商船,中间环节很多,基本上港口的商行不会直接从茶庄采茶,都是通过这些环节,相对来说,其实效率反而更高,质量和售后等也都更有保障。
所以说秦家虽是产茶制茶大户,但实际上各港外销的茶叶,跟秦家本身已经关系不大了。
主要跟茶行有关,各港的茶行,基本上都是专做外销茶叶生意的,他们跟各地的茶庄、茶商等往来,收购茶叶,同时又跟外贸易的海商商行往来,一进一出,相当于是外贸公司,不公需要寻找客户海商,也需要寻找茶叶商人,往往还得提供雄厚的资金垫补等。
茶农一般都是跟茶贩子们打交道,这些人跑各地茶产地,收购茶叶,然后卖给加工茶叶的茶庄。
茶庄的茶叶再卖给茶号,茶号把茶叶再卖给内销的各个茶业店铺,或是外销的茶行等。各司其责,各做好自己这一块,每一个环节其实都不是外人能够轻易干的了的。
里面的套路多,而且各有专长。
比如说茶贩得熟悉茶产地,了解毛茶行情,掌握时节,甚至得有很强的运输能力,收茶过程中可能还得有充足的资金垫补。
茶庄自然是得要有过硬的制茶技术,没有点真正的本事,是吃不了这行饭的。各种各样的茶叶,各种各样的加工方式,这是最专业的。
而茶栈要收茶,要出茶,得建立自己的茶仓,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渠道。
动则几万几十万贯的茶叶款,没点实力如何压的住。
外销茶叶到了最终端自然就是各个外贸商行,他们需要专心的做好销售渠道,如何把茶叶委托给商船运到海外某国,如何寻找到买家客户,还得保证既卖的出去,又收的到钱,还得有利润可图。
他们承担的风险也是巨大的。
相比起倭国对进口唐茶征收的每担五十贯的重税,现在秦琅更在意的是吕宋移民处处受限,人口流入速度几乎停滞不前,如何才能打破这个僵局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