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章 英雄诗(1 / 2)

加入书签

虽然滕王阁序对现在的情况是勉强可以凑合,但是滕王阁诗,刘芽就不敢动了。因为滕王阁诗与滕王阁的契合度太高,而且刘芽也没有写律诗的那个水平。于是刘芽把滕王阁诗替换成了李清照的绝句。

至于最后的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里典故,刘芽最后也懒得改了。大不了就说是澳齐的事情。反正姜景轩能百度,讲故事还不会吗?

然后就在姜景轩念完滕王阁序,后又念了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因为太史公不以成败看英雄,还有《史记》里有刘邦为项羽举办丧礼的场景,更何况这里写项羽败得光荣表现的英雄气概。而且汉王朝为了增强刘邦的天命性,在宣传上强调刘邦是个流氓。所以刘芽并不害怕在这里赞扬项羽会被汉王朝所不容。而且士林中这样的言论是允许的。

袁术听到这首诗感觉到扑面而来的热血。让袁术感觉到不妥协,抗争到底的英雄。即使一朝失败也要为理想殉葬。

蔡邕旁边的小厮喃喃自语,“这就是这个人的志向吗?”

诸位世家子弟都不是笨蛋,他们都知道姜轼这个聪明人显然会知道他将来的命运,这个就是他的选择吗?

袁术喃喃自语:“如果他将来落到我手上,我也许不会杀他。”不过袁术又苦笑了一声,因为袁术意识到,姜轼可能不会选择苟活吧。

袁术打算会照顾好他的家人。袁术不会考虑自己的失败。因为在他眼里出身四世三公的他,显然是天选之人。

袁术虽然纨绔,但并不是穷凶极恶的那种,他只是何不食肉糜的那种悲哀的可恶。

但他无疑是重情义的,毕竟他的部将孙坚死后,就对他的儿子孙策照顾有加。

袁术即将败亡的时候,也没有咬牙坚持,反而幡然悔悟,将粮食分给百姓。

而上边的袁隗听到姜轼的宣言,感觉姜轼虽然可恶,但是内心也有了一丝尊重。

感情与利益其实不在一个平面。

还有蔡邕卢植,也忽然有点看好这个小子,毕竟这首诗豪气惊人。他们感觉姜轼的父亲也是可以,知子莫若父。姜轼如此锋芒毕露,恐怕最后和项羽会有一个下场。

至于他们有没有怀疑姜轼其实是抄袭。抄他母国的文章?对那些世家子弟来说,如果承认姜轼是抄袭。那就是说姜轼的母国,文风鼎盛。那么姜轼还怎么是蛮夷王子?

那姜轼不是蛮遗王子,我们怎么在家世上攻击他,在现有的规则下给他树立壁垒?

所以宁愿姜轼是有才的蛮夷王子,也不能让他成为大国的抄袭王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