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72章:来自于大明的咆哮(1 / 2)

加入书签

白给是不可能白给的。

并不是说不值得,而是在这个时候,朱英亲自过来,就已经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因为谁都知道,大明太孙跟燕王之间向来不和。

朱英更是明白,自己仅仅只是到来,便就给了草原很大的压力。

“本宫不忍心草原上的百姓们吃苦受难,可大明的粮食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白送自然是不行,不过我们可以交换。”

“便就当作禁运解除后的第一笔贸易吧。”

朱英澹澹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其实如果没有黑土地的情报,现在也不是这么一个局面,最开始的时候,朱英的目的是要让承受高压而团结起来的草原,失去目标和方向。

最后引发动乱,全部的混乱起来,达成颠覆北元朝廷的策略你。

从现在来看,反倒是比较统一的草原,更加符合大明的利益。

这样的条件,北元这边当然不想答应。

他们想要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再说现在的北元,哪里有这么多的钱财来购买大明的粮食,于价格上那也是一笔极大的天文数字。

不仅仅是在粮食上,更有精盐,药材,茶叶这些对于草原来说的必须品。

别的不说,单单为了活捉燕王朱棣,就损失了五千蒙古铁骑。

看似五千骑对于北元来说,好像不算多。

然而实际上,五千骑兵在草原上,已然是一股极为强大的势力。

北元号称铁骑十万,实际上这十万骑兵可以说是整个北元的青壮了,这可是全民皆兵才有的数目。

若是像大明这般多户供养一骑,凑五万骑估计都是个极为困难的数字。

耗费如此巨大的代价,最后活捉的燕王朱棣,就简单的换取一个解除禁运?

这怎么能甘心。

哈尔台吉当下就示意老臣欧安民开口。

欧安民也不含湖,立即作揖道;“太孙殿下,我们.....”

“放肆!

!”

朱英突然暴喝一声,瞬间把欧安民吓得一哆嗦。

而后蔑视欧安民呵斥道;“本宫说话,哪里有你插嘴的地方,你是什么身份,也配和本宫讨价还价。”

随后转向哈尔台吉道:“本宫这次亲临草原,自然是带着慢慢的诚意过来。”

“只是这次的谈话,让本宫很是失望。”

“还是说你们觉得,本宫不过只是大明太孙,尚未继承皇位,所以就要频频轻视于本宫,让这么一个汉奸来跟本宫搭话,纯属是要恶心本宫吗。”

“今日的谈话便就到此结束吧,本宫在这里等上两天,若是见不到你们北元皇帝,那关于这次的事情,就没有谈下去的必要了。”

说罢,朱英起身就走,根本不给北元这边任何反应的机会。

大明的臣子自然是紧紧跟随,留下北元这边面面相觑。

便是感觉自己心态平和的欧安民,此刻是一脸的铁青。

他没想到大明太孙会这么不给面子,直接当面就是训斥,自己好歹怎么说,在读书人这圈子里也算是享誉盛名。

哈尔台吉的脸色也不怎么好看。

虽然没有摆明着说他,但是让额勒伯克过来,这话里话外的意思,明显也是说自己不够格。

“传令,立即以最快的速度通知陛下,大明太孙亲至,请陛下位临详谈。”

哈尔台吉似乎是咬着牙说出这句话来。

沉默的大帐里,这才有了些许的响动。

.....

大明军营。

朱英自然是在这中央大帐。

比之草原的大帐,要更加宽敞精致得多。

这还是因为都不知道太孙殿下会亲自过来,不然至少都是行宫级别。

朱英也没这么多的讲究。

大帐内,除了齐泰这些文臣之外,边关的数十个卫所都指挥使,还有四路统帅,也全部到场了。

帐外更是朱英的玄甲卫把守。

下方除开齐泰外。

分别是鹤庆侯张翼,会宁侯张温,怀远侯曹兴,永平侯谢成。

这些可都是真正能够独挡一面的老将,也是曾经跟着老朱一路摸爬滚打,血腥厮杀过来的狠人。

同时,也是淮西勋贵集团里的核心元老级人物。

目前四人分别统领十万大军,其下各有近二十卫所都指挥使。

可以说整个边关,就靠他们来进行一个防御。

当然,虽然很是辉煌过,不过原本的结局并不怎么好,几乎全部都是因为蓝玉桉,而导致被牵连诛杀。

其中算是皇亲国戚的永平候谢成,也在蓝玉桉爆发的第二年,受株连被杀,没收田宅。

值得一提的是,朱棡世子朱济熺的王妃谢氏,就是永平侯谢成之女。

此刻朱英高坐上首,下方不管是四大侯爷,还是其他都指挥使,一个个都是正襟危坐,面色肃穆,不敢有丝毫的异动。

并非是说朱英长相霸气,有什么皇者风范,只是方才朱英进入营帐时的那一幕,到现在还深深的刻在他们脑海中,挥之不去。

便是连朱英自己都没有想到,于士兵们的心中,他会有如此之高的威望。

当朱英从谈判营帐那边回来的时候,自然有将士唱名:“太孙殿下驾到!”

便就是当时,所有听到这个声音的值守将士,当即是单膝跪地,高声呐喊:“恭迎太孙殿下!

!”

当第一声响起的时候,所有听到这个声音的将士。

不管他是在做什么。

或是巡逻,或是值守,或是走动,或是正在扎营,煮饭,操练。

无一例外,全部都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单膝跪地,恭敬的低下自己的头颅,使出自己吃奶的力气,大声咆孝着恭迎太孙殿下。

便就是这般,随着声音不断的传播,所有的士兵全部都在不断的复诵。

按照大明的规矩,须复诵三次才算结束。

因为距离的关系,所以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不断延绵,如同巨大的浪潮一般,一波接着一波的涌起。

四十万大军!

四十万大军歇斯底里的呐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