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6章 平叛江南,大功告成(2 / 2)

加入书签

穆治已经看到了劝降书,五百份劝降书,也让本就军心不稳的杭州城守城叛军更加军心不稳,甚至出现了骚乱。

此时,穆治站在杭州城北城门的城头,站在夕阳的余晖中,虽说他已经造反多日,眼下还是穿戴着簪缨王帽和郡王蟒袍。

残阳如血,眼下穆治心里的仇恨也如血一般鲜红。

他既仇恨天治帝也仇恨贾芸。因为贾芸夺取了长安营,灭掉了云家,导致他少了一大助力,他此次急着造反,原因之一便是云家被灭。这次贾芸还率领着长安营平叛来了,剿灭了攻打苏州城的叛军,诛杀了他最重要的心腹武将孙士信,捉拿了他的二儿子穆炽。

眼下当穆治眺望城外的那座高台,眺望着高台上被捆绑的穆炽以及被悬挂的孙士信的首级,他实在是恨啊,恨不得亲手杀了贾芸,将贾芸千刀万剐。

暮色苍茫,穆治的心现在则是迷茫的。

穆炽就绑在城外的高台上,孙士信的首级就挂在高台上。

在穆治看来,这意味着劝降书上的内容多半是真的了,攻打苏州城的叛军多半全军覆没了,梅贺、顾之充多半也被捉拿了。

在穆治看来,这意味着,镇江城多半是守不住了,镇江营这一大助力多半是保不住了,意味着他眼下所能调动的叛军仅仅只剩下杭州城里的二万多人了,而且军心不稳,不少都是征来的百姓。而长安营已经赶来,可能还有其他平叛大军赶来。也就意味着,他此次的造反已经面临失败了。

造反失败,下场自然会很凄惨,会满门抄斩,这样的结果穆治不愿承受。

虽说穆治此次造反,放弃了一部分被看管在神京的家卷,包括了嫡长子穆烜,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在意亲情,他不仅在意亲情更在意传宗接代这件事。相比于自己的死亡,他更恐惧的是满门抄斩,是没能留下后代。若是东平王府穆家落到如此凄惨的结局,他会很愧对死去的先祖。

是的,不能承受如此凄惨的结局,不能被满门抄斩!

想到这里,穆治深深叹了口气,滴咕了一声:“逃,无论如何都要逃!”

虽说贾芸在劝降书上说了,若穆治弃城归降,贾芸会向天治帝请求留穆家一条血脉,但穆治对此不抱希望。一则,他不相信贾芸真会这么做,二则,造反之罪,天治帝岂会轻饶?即便贾芸真这么做了,他也不觉得天治帝会同意。

所以在他看来,眼下只能选择逃亡了。

他早已放弃了嫡长子穆烜,现在二儿子穆炽也保不住了,但他还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也有一个亲弟弟,亲弟弟也还有子女……

……

……

已是午夜。

夜已深,人未静。

深沉的夜色之中,突然,杭州城的南城门大开,二万叛军从中涌出,穆治就藏在这叛军之中,身边还跟着多辆马车,马车里藏着他的家卷。

眼下,南城门外驻守的平叛兵力只有数千人,但有不少火炮、鸟枪、弓弩,当即枪炮齐鸣、弓弩齐射,顽强地抵抗起了从城门涌出来的叛军。

而贾芸已提前料到这种事可能发生,当叛军刚涌出南城门,南城门外驻守的平叛军队就立刻放出了信炮。

信炮放出后,东城门外和西城门外驻守的平叛兵力便快速赶来,就连北城门外的平叛兵力都快速赶来。

饶是如此,二万叛军还是在南城门外冲破了一条出路。在一千多人的护卫下,穆治及其家卷,通过这条出路朝宁波逃去。

穆治料到了,这次逃亡不会顺利,路上可能会遭人截杀。只是他没料到,截杀的平叛兵力竟然那么多,足足五千骑兵!

“王爷真真是料事如神用兵如神!”守在杭州前往宁波路上的方德功,此刻在心里感叹了一句。

曹武等武将已经率领着五千长安营骑兵展开了截杀!

五千长安营骑兵,携带着数十门子母炮,以及不少鸟枪、弓弩,截杀只有一千多人护卫的穆治及其家卷,自然不是多大的难事了。

杀!

一场激烈的截杀之战,持续了足足一个时辰才结束,因为期间穆治在拼命逃跑,追捕穆治耗费了不少时间。所幸,一个时辰后,这场截杀之战便结束,穆治则被曹武亲手捉拿。

此刻,贾芸在上千骑兵的护卫下赶到,赶到之时,便是这场截杀之战结束之际。

“王爷,我抓到穆治了!”

曹武亲手押着穆治来到贾芸面前,激动说道,随即让穆治跪下,穆治不跪,被曹武强行按跪了下来。

贾芸俯视着跪在自己身前的穆治。眼前的穆治没有穿戴簪缨王帽和郡王蟒袍,为了便于逃亡,穿的是一身普通服饰,眼下,他长发披散,身上脏乱,狼狈不堪,看上不像个郡王,倒像个中年囚犯。

“本王做鬼都不会放过你!”穆治瞪着贾芸,怨恨地吼道。

贾芸澹定从容,没有动怒也没有讥讽,毕竟说这话的即将成为一个死人,且是一个即将被满门抄斩的人。

穆治都被捉拿了,杭州都被平叛了,即便眼下梅逵还在镇江城里守城,还没有归降,平叛镇江也已是水到渠成之事。

意味着此次贾芸成功做到了快速平叛江南,也就意味着,他此次平叛回京,多半就可以凭借大功晋封亲王了。

贾芸即将晋封亲王,穆治即将满门抄斩,眼下的贾芸又何必对穆治动怒或讥讽?贾芸对穆治反而有些同情。

他想到,若非他侥幸成了天治帝的皇子,被逼到绝境的他也会跟穆治一样造反,造反失败也会跟穆治一样逃亡。哪怕现在他已是皇子,且即将晋封亲王,以后也需要夺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