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六章 有一场比枪炮更险恶的大战(1 / 2)

加入书签

杨文华被拖下去之后,还犹自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赔了!

要知道,他本是江南仕宦之家,自幼聪明,靠着家族里盘根错节的关系,年方十二岁便参与了乡试, 中了个不高不低的功名。

其后又经过一番沉淀,家族中投入了不少花销来经营名声——这并不是什么需要隐晦的,读书人的事,能叫做运营吗?那叫做‘养望’!

到了他十八岁那年,他便已经是远近闻名的才子了。

开始了科举,中了举人, 然后又出了几本诗集, 博得了好名声。

其时魏忠贤已经死了,家族里便又运作了一个曾经被阉人迫害的名头,到了已经身故的左光斗的坟前祭拜,做了一篇祭文,在复社士子中流传。

到了崇祯六年,他便中了进士,取了个不高不低的名次,先是在京师翰林院呆了几个月,然后找着由头外放杭州。

如此一来,家族中的投资和收益便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杨文华的这前半生,便是一个江南仕宦典型的人生经历。

千百个杨文华聚拢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针插不进,水泼不透的江南。

流贼在河南河北闹得天翻地覆,与江南无关。

李自成和张献忠最多泄愤式的去一趟凤阳,可是他不会过长江。即便都知道江南豪富,流贼就是不会来。

这是实力,也是默契。

大明和建虏在辽东打得血肉横飞, 也不过只是江南人物的谈资而已。

有才的做几首慷慨激昂的诗词,有财的给他们几封银子做打赏,热热闹闹的,大家便都算是支持了国家。

至于闹得天怒人怨的‘辽饷’‘练饷’‘剿饷’,与杨文华这种人是没有关系的。

江南的家族中,谁家还没有个进士了?

家道再中落,找几个举人也总能找得出的。

便是连举人都找不出的,金陵的国子监捐个功名也是可以的。

有钱人家,只要肯努力,总是能找到出路的嘛!

即便是到了甲申年,大明眼看就没了。

家族也不会太过于惊慌!

一来,可以拥立;

二来,可以归顺;

实在不行,甚至还可以拉起一支‘义军’,不过这已经算是走投无路的下下策了!

不管怎样,只要家族实力在,那盘根错节的关系在,便总是有出路的。

家族还可以按需分支:

你热爱大明,那好,你去拥立;

你看好大顺,那好,你去参加‘义军’;

什么,还有族人觉得建虏也很有前途的?那行吧,你去当奴才!

总而言之,大家都有着光明的未来!

……

只不过,,在朱由检渡江之后,这种稳定的投资模型便失效了。

一本《南明史》彻底搅乱了江南大族的思绪,连钱谦益这种大族都栽了。

更别说,还有锦衣卫暗中下黑手,今天找个由头抄家,明天找个由头审问,再大的家族也经不住三番五次地摘黄瓜!

杨文华还算是眼力好的,就在朱由检取得金陵大捷之后,便主动地投靠了过去。

银子的威力,不管在新朝旧朝都是一样的。

这才在新朝中谋得了一个御史的身份。

而且,在这个工坊遍地的风口上,他还为自家又谋得了好大一股力量,不但银子更多了,以往那种靠着姻亲和血脉维系的关系,因为利益的纠缠,也更加牢固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