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1 / 2)
孙思邈眼睛透露着悲痛的情绪:他出生于贫寒,早年在太白山求医,艺成之后,下山正逢杨广暴政,家乡的狂犬病大流行,当时他学医不精,亲手医死了许多病人。痛定思痛之下,再度前往终南山学医。
在终南山,孙思邈拜得明师,终于习得了一身的医术,再次下山时是大业八年二月,正巧遇上杨广征伐高丽,他因通晓医术被抓着当随军大夫。那一战杨广一口气聚集了四方军一百一十三万三千人,分左右十二军,由宇文述等率领,攻打高句丽。
这一战打得丢脸之极,高句丽不过弹丸之地,因水土不服打不下来也就罢了,还来了一个惨败。来护儿率江淮水师,受到高句丽伏兵突袭,败退。陆路方面,三十万隋军渡鸭绿水,高句丽兵佯败退,大军追至平壤城下,被围击。隋军大溃,仅二千七百人退还辽东。
而孙思邈就是这二千七百人其中的一个,三十万大军全军溃败,那尸横遍野的景象他做梦都忘不了,也是从那时起,他彻底的厌恶上了战争,遇到战争就避而远之,与战争相关的事情一概不去过问。
所以一听杜荷意图将他精心研制出来的创伤药用于军事,脸色立刻就放了下来,见杜荷问题问的古怪,心中不解,但他为人实在,也不求什么,有一说一,直言不讳道:“就是战争,只有战争才能带来如此大的危害!”
话从他牙缝中爆出来,显现出他对战争的切齿痛恨。
一时之间,杜荷也体会到了孙思邈的心情,回想一下,历史上的那些记载就令人心悸。他不知道为什么后世中许多人都在给杨广正名,但在杜荷的眼中他就是一个暴君。
秦始皇确实是暴,但他能够让绝大部分百姓填饱肚子,能够扫平乱世,还天下一个安定的环境。可杨广呢?得到是父辈留下的盛世,一个拥有四千六百万人口的鼎盛大国,不过十数年,人口仅剩下三分之一。李渊时期,武德年间,大唐人口仅有一千五百万。草草计算,因为杨广造成的隋末动乱,致使中国在十余年中死了三千多万人,这是何等可怕的数字。如将这一具具尸体堆积起来,黄河长江都能够截断。
在经历过如此乱世,孙思邈厌战的心情完全是能够理解的。
“不错!就是战场,因为杨广的暴政,引发的战争!若没有这场战争,我华夏绝对不会受如此模样!”杜荷头上青筋突暴,一样咬牙切齿道:“我也讨厌战争,但是战争不是讨厌就可以避免的!孙大夫,你也应该知道历史,从上古时期,轩辕蚩尤争夺天下到至今,战争什么时候离我们而去过?我们若不握着兵器,就要受到挨打。是反抗,还是任意的让异族屠刀加身?”
孙思邈默然不语。
杜荷继续道:“孙大夫,你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你可不可以告诉我,当今的大唐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孙思邈还未开口,杜荷就以自问自答:“斗米四五钱,马牛被野,民物蕃息,吏治清明,民生富裕,这点不假吧!”
孙思邈“嗯”了一声,点了点头。
“那我再问,现在的太平盛世是怎么来了?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是打出来的,是当今的陛下,是李孝恭将军,是上万大唐将士用命,用鲜血换来的。他们是创造和平的英雄,面对这些英雄,难道孙大夫不应该为他们贡献一点力量?我大唐最近确实连年发动战争,但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保一方平安,为了仰止异族的坐大,保护我华夏的根?”
“五胡乱华,前车之鉴。异族人都是豺狼,一但壮大,必将南下,千年来可有变过?自古以来,北患又何时少过?但如今为什么我大唐没有北患,也是因为战争,是因为我大唐的李靖将军一举捣破了突厥人的老巢,这才保护我北方的安定,让我大唐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孙大夫,有一句话不知你可曾听过?上古弧矢之利,黄帝汤武咸用干戚以济世也。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
这是魏武帝曹操在《孙子略解》上的话,只是让杜荷缩减了。
“干戚”就是武器,就是兵。说的就是在黑暗的乱世,百姓痛苦不堪。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用武力恢复秩序,就是要“用干戚济世”!并且表明若只求军事力量的强大,而不巩固发展,国家必不长久,同样的道理,只求文治,而不求发展军事实力,国家也不长久。以文治国,以武保国,双管齐下才是长久之道。
杜荷慎重的对着孙思邈拜了下去,诚恳道:“孙大夫,杜荷希望你能为一个个为大唐奋斗,为太平天下而战的将士的安危着想,以这种疗伤圣药挽救他们的性命吧!您医者之心,治病救人,行善天下,为何不愿救这些国之英雄?”
孙思邈听到杜荷这一番话,心中有如一声声黄钟之声震耳:这些话,这一句句的金玉良言又与自己老师,在自己出师时说的,何其相仿。记得那时老师言道‘医术有成,遂救人而无善恶,可救一善人等于活无数人等,而救一恶人等于害无数人等。不可不察,慎之!慎之!’师傅之言,尤在耳畔,今日自己却不愿意救那个保家卫国的英雄,是何道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