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枭雄(2 / 2)
顺带一提,郭孝恪也是名将,他有个儿子叫郭待封。
就是吐蕃大非川坑了薛仁贵和唐军的大坑货。
李勣劝说窦建德亲征河南,企图趁机将其杀死。
但刚好窦建德一如既往子产子,因此迟迟未能起程。
结果李勣事泄,只得与郭孝恪率几十骑,再次狼狈逃蹿,复归唐。
之后的战争,李勣只要跟着李世民和李靖,作战稳赢。
一但自己独自领军,就翻车。
但是不管他输多少仗,有一点不得不佩服,就是此人每次战败,总能逃出来。
名将之所以为名将,运气也很重要。
能活到最后的,才能拿到那张珍贵的入场券。
李勣至少保命这一条上,是当世一流水准。
时值乱世,保命功夫不够的,早早殒落,也就没有以后了。
此后大唐的开国之战,李勣几乎全没落下。
大小百战。
不过李世民用他,也很少让他为帅,一般都是归于麾下,或者以李靖为统帅,李勣为副。
李勣独自指挥大战役的水平比较飘忽。
但是以之为将,还是很靠谱的。
贞观十五年十一月,李勣被太宗李世民征调入朝,任兵部尚书。
他尚未赴任,正遇上薛延陀真珠可汗派其子大度设,联同同罗、仆骨、回纥、靺鞨等部族,领军二十万南侵突厥俟利苾可汗,阿史那思摩。
阿史那思摩是李世民的铁杆小迷弟。
他做可汗,也是李世民安排的,为了不让东突厥后,草原权力出现真空,所以安排自己的小弟做可汗。
这是天可汗定下的新秩序。
如今居然有人想要跟李世民捣乱,拆天可汗的台,大唐自然是不答应。
当时阿史那思摩被打得抱头鼠蹿。
率残部退入长城,退守朔州。
并派人向大唐告急。
十一月,朝廷命营州都督张俭统率所部直逼薛延陀东境。
李勣被紧急任命为逆州道行军总管,率步卒六万,骑军一千二百人屯驻羽方,与灵州道行军总管李大亮,凉州道行军总必定李袭誉分兵抵御。
大度设率三万骑追击突厥不得,却遭逢李勣所率唐军,一时大惊,急忙自赤柯泺北撤。
大唐的威名在这摆着。
一个比东突厥更强大的帝国。
薛延陀暂时还没做好与大唐全面开战的准备。
李勣此时却没有放过大度设的打算。
他挑选所部及突厥骑兵共六千人,穿越直道、白道川,在青山追上薛延陀军。
大度设被迫在诺真水(后世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境内),勒兵备战。
既然逃不了,那便决一死战吧。
只有胜利者,才有权力决定何时停战。
双方战阵横亘十余里。
突厥骑与薛延陀交战不利。
薛延陀虽然也擅骑兵,但却是重装步骑兵。
骑马只为移动迅速。
逢战,却是下马凭重甲步阵,如墙而进。
突厥轻骑遇到这种战术,一时也是头秃。
大度设乘胜追击,射死唐军人马众多。
普通的唐军将领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下,只能是选择撤退,觅机再战。
但李勣就是李勣。
危急关头,他喝令唐军骑兵下马,持长槊直冲。
不就是下马步战吗?
这玩意大唐也会。
狭路相逢勇者胜。
论武德之充沛,大唐乃当世最强,没有之一。
一战大破薛延陀,斩首三千余级,俘获五万余人,及马一万五千匹。
大度设仅以身免,单骑北逃。
这一战,北边安定十余年,再无大战。
而李勣也是通过这一战,真正跻身名将之列。
这些信息,皆从苏大为的脑海一闪而过。
他现在手掌都察寺,能掌握到的信息,能看到的卷宗,非比寻常。
对李勣的发家史,熟悉如掌上观纹。
实际上,自那年尉迟恭府上与李勣密谈后,苏大为便暗中了解过李勣。
看完所有能找到的资料,他对李勣的评价是两个字:人精。
李勣早年的战场表现,可是一流名将之姿。
无论是张须陀还是王世充,都不是二把刀,都是当世之名将。
李勣在对这两人的关键战役能赢下来,之后在对窦建德,以及之后一称列的大小战,独自领军就输,跟着李世民、李靖就能赢?
这未免太巧合了一点。
苏大为,却从不相信巧合。
李勣此人,该赢的仗从没输过。
能输的仗,从没赢过。
一些不是要害关键的战役,他看似是输了,但却牢牢抱定大唐当时最强的李世民。
输了小仗,赢了大势。
这究竟算输还是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