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青花瓷》(1 / 2)
歌已经开始了,作为普通歌迷,大多都是听旋律,看看词,觉得歌好听就是牛逼,不好听就是垃圾,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七个三八个四。
所有人在听完一遍后,脸上都有惊喜,好听诶!
因为涉及到宣传问题,博物馆那边要求许然不能立马上传《青花瓷》,等到展览开始,才能上传新歌。
于是乎,不少歌迷又过上了看视频听歌的日子。
他们在循环歌曲,听的是好听,而现在,有一群乐评人和爱好歌词的歌迷们在听完后,觉得好听,便开始立刻着手于分析歌词,分析这首由许然之手,为故宫瓷器展所写的曲子。
他们觉得国家的审美是没问题的,所以这首《青花瓷》应该值得一篇乐评。
点击重放,优美的前奏响起,古笛,古琴等等乐器的声音,立马就营造出了一种烟雨江南的错觉。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用歌词营造画面感,是许然至今很多歌都秉持的一个态度。
所以很多人,在听他的歌时,都会自然而然的在脑补出一个故事来。
听完第一句,不少人眉头一皱,细细品味后,那勾勒青花,和笔锋浓转淡,也真的太有画面感了吧?
他们甚至可以想象得到,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古典大师白须飘飘,面带微笑,左手扶瓶,右手执笔,轻轻的在素胚瓶子上描画。
画的是一朵牡丹,然而后面接一句一如你初妆。
突然间,他们就觉得之前的想法是错误的,不该是一个老人,而是一个年轻人。
一个心有所属的年轻人,他在瓶上画画,借物睹人?
歌曲继续往下放。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好多转化比拟和譬喻的手法啊!”有专业人士惊讶。
从一开始“瓶身描绘……”那一句和现在的嫣然一笑这两句,都是譬喻,檀香和仕女图那一句,又都是转化。
“这个许然的文字水平真的不得了,一个理科生,居然能玩出这么多花来!”
《青花瓷》的出现,再一次刷新了很多人对许然的认知。
在震惊中,音乐还在继续。
“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这一句让很多人从对许然写词水准的震撼中,拉回到了歌词里。
“果然是有一段爱情啊,这个男孩子应该是邂逅了一位女孩子,但结果却失去了她!”
这时,歌曲的高潮部分很快到来。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无数人立刻按暂停,目瞪口呆的望着那两行字。
呈现在眼前的两行歌词,一共十一个字,但他们的内心却只有两个字。
卧槽!
“这词真特么绝了!”
搭配这一句的视频配图,就是瓷器展览的王牌,汝窑天青碗。
这一幕立马让不少人联想到一个古老的说法,正上品的汝窑,只有一种颜色,那就是天青色!
传说需得在烟雨天气中,才能烧制出此颜色。
所以宋徽宗有诗,雨过天青云**,这般颜色做将来。
由此可见,这种天青色汝窑该是多么的珍贵,而还让大家震惊的是后面一句,而我在等你!
天青色之于汝窑,是极难得出现的颜色,而你之于我,同样艰难。
一连用两个等,是借用瓷器的珍稀,来强调爱情里最无力的是等待?
“牛逼!”
有人已经开始跪着看歌词了。
“这两个等字,完全值得大说特说!得先记下来!”由乐评人激动的做记号。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当今中国风,讲究的是以古五音作曲,也就是宫商角徵羽,差不多对应现在的12356。
而《青花瓷》全曲,便是围绕12356展开创作,旋律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循环交替,以级进为主,跳进较少,旋律较平稳,起伏小。
“简简单单的五个音符运用到极致,大概就是这首《青花瓷》了!这首歌真有古风大成的味道!”
很多乐评人非常激动,因为《青花瓷》给予的惊讶太多了。
无论是词,还是曲,都是无可挑剔。
他们还在继续研究。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别人不知道,许然在整首《青花瓷》里,最喜欢的就是这一句,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针落地的声音有多小,几乎不可闻,而那细腻已经细致到无缺的地步,实在让人浑身都能起鸡皮疙瘩。
方文山的水平真的够后来人好好喝一壶了!
当然,也足够整个华夏人震惊一百年了,在如今华语颓势的情况下,这首《青花瓷》说是一顿乱杀,都有点低估了。
许然心里有个答案,只是他不方便自己说,希望别人来替他说。
而此时那些乐评人们,再度露出震惊的神情。
他们以为那两个等字,已经足够大写特写了,却没想到现在又冒出一个字!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地球被无数乐评人津津乐道的三惹出现了。
惹字,不同于“让”字等纯使动词汇,惹字包含着一种双方的意愿。即由一种主动或偶然的意图,到两者的共鸣这种细微的转变。
他们认为这个惹字,相当精妙,段词里的三惹,字义相同,用法却不同。
不少人这会恍然明白,最后一个“惹”直接点明了男女之间的邂逅及相爱。刹那间的相爱,瞬间的无常。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整首歌也至此找到了词之根。前文的烟雨飘逸,月色结局也至此终于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只因一惹,才有了女子那嫣然一笑;只因路过江南小镇那一惹,才有了这整个爱情故事;只因匠心独运的那一惹,才有了点缀青花瓷的最美纹理。
这三惹,许然后来也研究过,真心被方文山所折服。而方文山自己,也对这三惹非常自豪,很有成就感。
事实上,在分析通透了三惹后,所有在认真看词的歌迷和乐评人们同样惊掉了下巴。
再去带着惹字,纵观整首歌,当真有种古风极巅的既视感。
“这首歌足以配得上所有赞誉!”
“从此古风曲有了里程碑!”
听完了《青花瓷》,乐评人们迫不及待的动作了起来。
他们必须要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世,让大家知道《青花瓷》的厉害之处。同时这也能让大家知道,自己发现了这些常人无法察觉或通透的要素。
撰写乐评,是他们的工作。
而那些只是为了兴趣爱好去研究歌词的歌迷们,也按捺不住,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收获。
“《青花瓷》绝对称得上神作了!这首歌真特么好听!”
“旋律好听,歌词无敌!”
“这波啊,我得听着《青花瓷》去看瓷器展!京都,我来了!”
各大娱乐公司。
“这首歌你怎么看?”有创作人摘下耳机,嘴角直抽的问同伴。
他的同伴仿佛没听见,一个劲的在往下翻看手机,好像是在有目的的浏览。
“说说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