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问罪(1 / 2)
见几个儿子争先恐后的关心照顾他,心里非常熨帖,病也好的很快。
接着就要处理积留的事,召集廷臣,审问谁为首倡立胤禩者,群臣惶恐。
其中最尴尬的就是八爷一党,谁知道康熙只是试探,并没有重立太子的心思,这下秋后算账,有人要倒霉了。
没有人敢回答,于是问张廷玉,对曰:“闻之马齐”,次日,列马齐罪状,宥死拘禁。
朝堂之事,瞬息万变,帝王之威,震慑众臣。
胤礽虽然入朝,却没有多加牵扯,犹如一个闲散的皇子,跟四爷凑成一对,多了几分看戏的心态。
这段时间毓庆宫低调行事,闭门谢客,胤礽也散去门客,不再联系以前的支持者,拉帮结派。
从八爷胤禩的事件中,足以看出康熙的态度,更何况胤礽也思考过皇阿玛还能在位十几年的情况,左右都不是短时间能定下来的事,太子又如何,还不是能顷刻间被废。
有了这样的心态,行事作风愈发沉稳,不揽权不逾矩。
对比之下,上蹿下跳的几个儿子就显得不堪大用了,康熙对胤礽的感官越好,从之前的愧疚更多变成了对他本身的看重。
这一转变看似很容易,确是胤礽数十年都没想通的地方。
三月,康熙复立胤礽为太子,昭告宗庙,颁诏天下。
再次穿上一身太子服饰,胤礽的心态截然不同,他自小学习的就是为君之道,御下之术,然而能用到的机会很少,不及众位兄弟朝各方面发展,取得成就。
然而从今日开始,他不会再将自己摆在储君的位置上,想完成自己的夙愿,成为一个做实事的人,有所成就。
就像是太子妃经常说的一句话:“原谅过去的所有,接纳平庸的自己,有多大能力,干多大的事,无高下之分。”
自此以后满朝大臣都发现了太子的转变,本身太子能被废第一次,位置就不如从前稳当,还有众兄弟虎视眈眈,这个时候应该极力稳固地位,笼络官员,发展党羽,然而他一改往日之风,认真办事,出乎人意料之外。
不争不抢,即使一直拥护他的大臣为其说话,也毫不领情,得罪了不少人。
康熙本以为重立太子,能够制衡日壮大的八爷一党,结果太子不按计划走,日渐式微思考一番后,打算将将四爷和十四爷这对兄弟扶植起来,朝堂之上决不可一家独大。
大皇子胤褆的生母惠妃本以为全力支持胤禩得到太子之位,能够救出儿子,可没成想康熙只是耍了众人一遭。
于是脑子一转,上书康熙说道:“胤褆不孝,请国法处置。”
心一软,就移禁胤禔于公所,遣官率兵监守。
这样的做法,时间上选的很重要,惠妃赌成功了,引起了康熙对长子的怜惜,虽然没有将人放出,却给与了之前的待遇,还送了很多秀女给他解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