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6章 名声不显(2 / 2)

加入书签

赵宏图一行,也极为低调,加上经常有企业和农民前来拜访赵教授,所以他们的到来,基本上没有引起什么人重视。

赵宏图他们到了赵老师的办公室,扑了一个空。

赵老师不在办公室。

好不容易在办公楼找到了一个老师。

可能是看着赵宏图这一行人,穿着还算比较讲究,气质也比较独特,不像是经常来找赵宏钧老师的那些农民。

这个老师,还是颇为热情的。

“你们来找赵老师啊,他没课的时候,基本上不在办公室,你们应该是去他的菜地找他。”

“菜地?”杨小平教授很惊讶,赵老师虽然在国内名气不是很大,但京城农业学领域,对他还是有所了解的。

赵老师在1978年前撰写出版了《农用塑料大棚》《塑料温室与蔬菜栽培》《塑料大棚园艺》《前进中的我国塑料大棚园艺》等多本专著。

这些著作是我国最早和最权威的塑料大棚专著,也是世界薄膜农业宝库中出版较早的几本专著,为薄膜农业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塑料大棚园艺》与《农业生产工厂化》两部专著更是被米国、红球、荷兰等国列为教学参考书,大量的论文也不同程度地被各个国家引用。

这么一个有名气的老师,难道还要自己去种地才能过日子?

“赵老师承包了学校的一块菜地。他除了上课和查阅资料,其他的时间,耗在菜地那边比较多。”说话的老师嘴角略微带着一丝不屑。

做研究,还要自己承包菜地?

赵宏图等人和这个老师道谢后。

赵宏图让郭森从随身带着的包中拿出来几包烟给他。

示意几个人去再去找些学生和老师了解下赵老师的情况。

赵宏图自己拿着烟,直接前往门卫大爷那。

敲了大半天,大爷把门打开,打了一个哆嗦,极为不爽地,“干啥呢?”

看到学生模样的赵宏图,大爷一肚子不爽就要化为芬芳从嘴里喷出来,但看到赵宏图递过来的两包看上去很上档次的香烟后,立马变得和蔼可亲。

“同学,外面太冷了,赶紧进来,烤烤火,有啥事慢慢说。”

赵宏图刚进门卫室,大爷马上把门关上,又打了一个哆嗦。“这真,真是太冷了。”

“大爷,我一个亲戚准备种蔬菜,遇到了一些问题,问我,可我也不太懂,想问问,学校里边哪个老师对这块比较在行,也比较好说话。”赵宏图坐在凳子上,烤着火问道。

“这还能有谁呢,赵宏钧呗。”门卫大爷脑子都没动,话就出来了。

“赵老师,是哪位啊,根本就没听说过啊。”赵宏图一脸质疑地问道。

门卫大爷看到赵宏图这质疑地语气和神情,差点就跳起来,“你这娃咋回事,我在学校都呆了几十年了,知道的比你们学生可多多了。”

“你知道赵宏钧这教授怎么来的么?那可是省里多次批示才授予的。还有,1980年,京城的领导甚至亲自提名他为中科院院士,只是学校不给他报,这才没成功。”

“啊?这学校怎么不给他报呢,这对学校来说,也是大好事呀。”赵宏图不可思议地说道。

学校里边出一个院士,这不管对哪个学校来讲,都是天大的好事吧。

可晋省农大竟然还有这种神操作。

赵宏图活了两辈子,还第一次听说过这种事情。

门卫大爷显然很受用赵宏图这一惊一乍,“这赵宏钧,太清高了,种菜都把人给种傻了。不知道和领导打交道,就知道搞什么科研,没用啊,根本就吃不开。想当年,每次搞运动,他都要挨整。”

“而且,他搞科研,一直一个人干,出了成绩都是自己一个人的。都不知道,不管什么成绩的取得,都是在领导的英明指导下,才能有所成就啊。在这学校,路线永远是第一位,其它的啥都不是。”

“还有这事啊?”这些事,如果不是内部人,赵宏图还真没法了解。

大爷头一扬,一副少见多怪地表情。“要不是看到你这么虚心好学的份上,一般人我可不告诉他们。”

“在1965年,他作为陪衬,去魔都参加一个红球国的工业展览会现场,当初,红球国人提到利用塑料薄膜覆盖种菜时说,‘华国人恐怕还需要二三十年’。赵老师直接就在现场详细讲述了自己在晋省等地搞地膜、用大棚种菜种粮食的经历。嘿嘿,赵老师在1953年就观察到地膜覆盖可以使地温提高1-9℃时,红球国人可是目瞪口呆。”

“他在1953年就做到了?”赵宏图问道。

“你这人怎么回事,说什么都要怀疑一下。当年,我可记得很清楚,他种的韭菜,都要比我们早十多天收割,还送我韭菜吃了呢。”大爷被质疑后,很不爽,以自身经历佐证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