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许昌暗流(1 / 2)
许昌的建筑要比下邳更加大气些,尤其是内城之中,往来多是士人,夹杂着一些豪商,一眼望去,满眼贵气,然而却少了几分下邳时那种烟火气。
走在街头,偶尔有识得吕布的士族,也只是朝他微微颔首,甚至连招呼都不打,哪像徐州时一般,百姓争相问好。
相比于内城,吕布更好去外城走走,这样衙署的吏员便很难找到自己。
自楚南走后,吕布和这满朝文武便进入一个僵持状态,吕布基本不管他们干什么,甚至朝会去了几次后便不去了。
虽然他不是太懂,但跟陈宫和楚南待了这么久,思维习惯也发生了些改变,隐隐感觉,这些人想逼他交出一些权力来还给朝廷。
毕竟如今许昌很多实权位置都被吕布的人占据,现在满朝文武除了在朝会上慷慨激昂的说些忧国忧民的话之外,权利不说没有,但基本都得看吕布脸色行事。
好不容易撵走了曹操,本以为吕布是个好对付的主,谁知这位被逼急了又说不过,直接罢工了,每天不是在他的骠骑将军府便是不知道在哪儿闲晃。
俘虏的官员、将领他也不理会,处理公务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内城被人发现就跑去外城督工。
楚南离开时,定下以工代赈之计,这本是曹操用过的手段,楚南觉的不错,今年中原大旱,还遭了蝗灾,所以出现很多流民。
也幸亏徐州这两年在楚南和陈宫的努力下,有了足够的家底,各县县令这种基层官员完全可以覆盖,不至于被士族掐了脖子,使得吕布这边有充足的粮草实施以工代赈。
所以现在吕布只做两件事,一件是贯彻新政的推行,不是没人过来跟吕布说过新政的弊端,跟他分析新政会带来什么坏处,而放弃新政,可以获得士人支持,也好过现在这样两败俱伤。
但吕布基本只当耳旁风,以工代赈的事情,楚南给了一套算法,吕布对这个很感兴趣,他将流民召集起来,以管理军队之法管理流民。
粮草、工钱都是吕布亲自过问,这样他能清楚地知道自己钱花到哪儿了,有时候看着外城在自己的督工下一点点完善,按照当初楚南跟他说的格局一点点成型,那种满足感不下打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
而且相比于内城那些眼高于顶的士人,吕布也更享受外城那些百姓看到自己时敬畏的感觉,每次发工钱的时候,那种被人敬仰的感觉会上瘾。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吕布不太喜欢处理公文,许昌周边不少县城的耕地和人口基本都已经丈量完毕,各项数据纷纷送到这里来。
按照以往惯例,这边审查无误之后,会将卷宗归档封存,地方留一份,这边也留一份,以便日后核对。
但这个工作量大而且枯燥,吕布坚持了几天,将一郡之地的卷宗归档后就有些受不了了。
他让吏员先将这些卷宗分门别类归好,剩下的事情,等楚南和陈宫他们来了再说吧。
这种事……本就不是自己的。
许昌城的扩建不必动用太大的人力,最重要的还是水利方面,中原大旱,若能疏通水利,可解旱情。
当然不可能完全解决,至少可以缓解大旱带来的影响。
要知道,之前吕布伐曹操的檄文中就有一条,曹操不仁,遭天谴,是以天降旱情惩戒,现在吕布接手曹操位置了,这旱灾自然也是吕布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从徐州、江淮调集粮草救民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对水利的疏通,如今吕布已经张榜,以朝廷名义向天下求擅长水利之人救万民于水火。
可惜这水利虽非主流学术,但要学这个,条件可不低,能精通水利者,必出身富贵,说白了,这种人才只能在士族中找,吕布现在张榜,换来的也只是士人的窃笑,等着吕布低头跟他们要人呢。
吕布会低头吗?
当然不会,他甚至根本没有这些人想象的那般着急,张榜也只是突然想起了这件事,所以张贴榜文看能否招到类似人才,有自然最好,没有的话……女婿去做!
所以士人们等着吕布低头求他们,但吕布却每日满城乱跑,丝毫看不到他着急的模样。
“能胜曹操,果然有些本事,他必是看破我等计策,是以不为所动。”司徒府,议郎赵彦看赵温没说话,忍不住道。
“博彦说这些有何用?”赵温叹了口气道:“老夫已年老力衰,朝中之事不想过问,又何必说与我听?”
“子柔公!”赵彦闻言皱眉起身道:“曹操已死,吕布一介莽夫,其行之残暴,更甚董卓,然其根基尚未安稳,公乃天下之望,名扬四海,只需公登高一呼,北有袁绍,南有江东孙氏,荆州刘表更是汉室宗亲,定会响应,何愁大事不成!?”
赵温无奈的看了他一眼道:“博彦所言,或有道理,然焉知吕布不会情急之下,危害陛下?若那吕布动手,朝中又有何人可挡?眼下博彦若真为陛下着想,便不该触怒温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