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28章 第一次下馆子的老李(1 / 2)

加入书签

第628章第一次下馆子的老李

太阳落坡,喧嚣的汽车站逐渐安静下来。

老李头在寒风中忍饥挨饿,苦苦等候了整整一天一夜,也没能等到那几个、来插队的知青的踪影。

考虑到是因为暴风雪,而造成的大堵车。

老李头总是幻想着,或许某一个时间点上,交通突然得到缓解了呢?

那长长的车龙,又开始往来穿梭、变得川流不息起来。

不就美气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拉着前来插队的知青那辆班车,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然驶入脂米县的汽车站。

所以,

生怕耽搁了接知青任务的老李头。除了上个厕所,或者是偶尔躲进门房里烤一下火、喘一口气之外。

他是一刻也不敢,离开脂米县客运站的大门口的.

“老李啊,进来烤烤火吧。”

老张招呼老李头,“你都在外面站一天了,看看你现在,都冻成甚咧!”

老李头叹口气,“老张啊,你就不能问问客运站的领导,现在路上的车.到底走的动不?”

老张吧嗒一口旱烟,“问甚问?你没看看今天,就只有驼城方向的车,才能进客运站吗?

从绥米县方向过来的,你看见过一辆车进站?那就说明堵上了嘛,堵死球咧!”

“唉”

老李叹口气,“这一下子人家那些知青娃娃,可就受罪了!天儿这么冷。把人家那些南方来的文化人,给动动的寒咧咧介”

老张笑道,“自家的屁股还在流脓,你咋介还想着,给人家治痔疮?你这一天,都没吃饭吧?”

老李嘿嘿一笑,“吃了吃了!不吃饭,谁扛得住啊。”

“你吃个求!”

老张满是心疼的埋怨道,“你到这里来接人,也算是替生产队出工。

额要是你的话,就去国营饭馆里买上几个馍馍吃,再讨上一口热热的拌汤到时候拿着收据,找生产队的会计,报了就算求!”

老李头回道,“那可不敢.没有经过生产队的干部事先批准。

额要是这样把钱花了,到时候不给我报,可咋介呀?”

老张抱怨不已,“你已经出来一天一夜,还多了。总不能挨冻,还受饿吧?

就是生产队的驴,都不敢像你这样子使唤。

哎我说,今天晚上你该不会,又去修理科那边的大棚里,凑合一晚上吧?”

昨天下午,

老李头赶到脂米县客运站之后,苦苦等候了一下午,结果连罗旋他们的踪影都没看到。

到了晚上。

客运站的门房里,不允许容留无关人员滞留.虽然说一个小小的门房里面,其实什么都没有。

可公家的规定,它就是这样子的。

身为农村人的老李,他可不敢去违反。

到了晚上,实在是无奈的老李,只能向汽车站的一位副领导赔笑脸。

请求他可以允许自己,在汽车站那个用来修车的棚子里,应付一晚上。

那位副领导见老李可怜,再和老李一拉话,得知原来老李还是那位领导,翻身越岭已经几重山的远房亲戚之后。

便同意老李在棚子里过夜。

但同时这位领导,也提出了几个要求:一,老李起来之后,必须要把棚子里的卫生打扫干净。

第二个呢,领导要求老李,不能把驴牵进修车棚。

最后一点,就是要老李保证,棚子里那些杂七杂八的废弃零配件,一个也不能少.

当时老李拍着胸脯保证,“您可怜我这种受苦人,咱哪能干那事儿呢?

我老李头再穷,您上窦家仡佬打听打听,什么时候有人说,我老李手脚不干净了?”

领导也知道老李平时的口碑,确实不错。

于是那个领导最终便同意了,让老李在修车棚里过夜.

修车棚里,空空荡荡的。

就连四面透风,它都配不上修车棚只有三面墙。

有一面纯粹就大敞着口子,那个北风啊是呼呼的往棚子里刮!

老李将驴车卸下来。

然后把毛驴,拴在车站一个角落的枯树上,他自己则将板车拉到棚子之中。

板车上铺点车站修理工,用来垫地的毡毯。

老李就在板车上和衣而睡。

此时的暴雪,其实已经停了。

但塞北有毛乌素沙漠,一到了夜间,气温就会急剧下降。

无论老李头如何裹紧了他身上的羊皮袄,那股寒彻入骨的凉意,也是让人扛不住的

躺了一会儿,老李冷的实在是没办法了。

只得从板车上爬起来,去门房借了一盏马灯。

然后再修车棚里,寻了一个小小的油漆桶、灌上一些报废机油,再往里面加上一点枯枝。

然后老李头,也舍不得用一根火柴。

将就着马灯里的火苗,把伴着机油的枯枝点着,以烤火取暖

机油燃烧起来那个烟雾之大,超乎想象。

整个修车棚子里顿时浓烟滚滚,气味熏人。

呛就呛点吧!

总比冷的无处可逃,还是要强一些.

随后门房值班的老张,又给老李送来了一块儿汽车上的棚布。

这才让老李在浓烟滚滚之中,烤着微弱的火罐,半睡半醒的打了一会儿盹.

这一晚上,对于老李来说,

绝对是特别的漫长、特别的煎熬的时光:老李眯上一会儿,只要一听到汽车站外、马路上有汽车驶过的声音。

老李就会立马惊醒过来。

然后赶紧跑到汽车站门口,去看看,是不是拉着知青的那一趟班车来了?

结果自然是失望而归。

等到老李再回到板车上,刚刚眯上一会儿。

在半睡半醒之间,

老李不是被凛冽的寒风冻醒、就是为熏人的浓烟给呛醒

又冷又饿,既担心也有点害怕。

老李非常的害怕:那些从外地、远道而来的知青们,人家坐车坐过了头。

或者是半途下错了车。

以至于最后找不上人了,那个后果.恐怕就会非常的严重!

至于有多严重呢?

老李也是说不清楚的。

因为他毕竟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山沟沟里的老实巴交的农民。

老李他只知道:自己如果没接到知青的话,就会误了生产队干部交代给自己的事情。

那以后干部们,怎么可能还会给自己好脸色呢??

想来,

至少生产队里,以后不会让自己再赶毛驴车了吧?

要知道在生产队,能够揽到赶车这个活.那可是美气的很!

赶毛驴车的好处,不说平常可以捞到点儿黑豆、黄豆什么的吃吃。

就是让社员搭个便车,那样也能赚到不少人情。

更不用说半夜偶尔出去,帮别人干点私活那可是好几毛、甚至是几块钱的额外收入啊!

买毛驴车这个肥差绝对不能丢!!

主意一旦打定,

倔强的老李头,即便是再艰难的时光,他也能熬过去。

没办法,

老李头一旦丢了,替生产队赶车这个轻松一点的差事。

家里的几口人,恐怕落下了饥荒,就会更多了

翌日,

大雪初晴,阳光明媚。

风不大,但却能吹进老李头的骨髓里去

绥米县到脂米县这段路,已经彻底堵死了。

但绥米县往北走,前往驼城的国道还依然畅通。

有不少的乘客,需要去驼城办事,因此发往驼城方向的班车,还依旧正常运行。

在这个时期,

90%的人,都是在地里刨食的受苦人。脂米县去驼城办事的这些人,谁在城里也有户个亲戚。

所以他们坐车的时候,往往就会捎上一麻袋土豆、或者是一麻袋大白菜之类的东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