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九十七章:陛下此举定有深意,大军开拔!(2 / 2)

加入书签

在大军驻地的另一座营帐当中。

兵部尚书林远松,还有国丈宋公文,以及一干随行的文臣们,都聚在了一起。

不过在这些人当中,却没有一个武将。没办法,现在他们是随军出征,且在场的都不是什么普通官员,尤其是林远松以及宋公文,那都是手握实权的重臣。

若在这种时候,与武将牵扯起来,怕是会惹人非议。

任谁都知道,但凡任何一位皇帝,对于这种事情都极为敏感。

而在场两位大臣们,对此也相当清楚,同时也明白不能沾染这些东西,因此此前半个月,与那些武将们,几乎没什么交流。

而现在,众人之所以聚在一起,却是在讨论行军方面的事情。

“两位大人,你看看现在这事怎么办啊?”

“陛下就驻扎在此地,百越的大军都开始隐秘起来了,若再这样等下去,我们大军到镇南关,怕是人都找不到,要不要再去劝劝陛下,早些开拔?”

此刻,一位文官走着眉头躬身道。虽然他对于军事并不了解,但也知道打仗这种事情,机会稍纵即逝。

现在他们如果全速前行,尽早到达镇南关,趁着百越大军还没有完全隐秘在那深山之中。

然后直接发兵围剿,说不定还能取得一些成果。

即便战果没多大,可总比一直在原地等着要好很多吧?

而其他的大臣们,也同样是如此思考的。

这些人虽然平日里没有和武将们过多去接触,但也看出来有些将领们对此颇有微词。

同时觉得,陛下有些不把打仗当回事了,行军路上各种耽误不说,现在居然还直接停了下来。

只不过在场的这些官员也知道,自己人微言轻,尤其是言官,更是无奈,因为今年,御史台上的每一道奏折,陛下从未听过,也没采纳过。

所以众人想着,在这种情况下,也唯有依靠面前的两位大臣了。

上方,林远松和宋公文听到那一席话后,并没有立即开口。

而是稍稍沉思。

最后,作为兵部尚书的林远松道:“陛下自然有陛下的想法,我们做臣子的,唯有服从,就像陛下说的那样,百越就在那里,跑不掉,即便去晚了也没什么。”

他有从军的经历,也在神武侯手下待过一段时间,所以军令如山的习惯,并没有改变。

就算心里清楚,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不利于大魏。

可陛下是天子,说的话一言九鼎。

做臣子的,只能听从。

旁边,宋公文看着在场众人,思考了一下,然后道:“其实,我倒是觉得诸位同僚不要着急,或许,陛下这样安排,有更深的含义在其中呢?”

“兵法确实有云,兵贵神速,但有时候并不是铁律,诸位想想,此次南征百越,行军速度虽然很慢,但也造成了一个结果,就是大军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并没有像一般行军那样仓储。”

“我观察了一下,大军当中,无论是骑兵亦或者是步卒,在经过充足的休息后,每一个都精神饱满,体力十足,诸位想象,这样的大军,战斗力有多强?”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百越之地,山高水深,我大魏的军队,很难在这种地势上占据优势,若轻易前往,匆忙与百越大军开战,能占到多少便宜呢?”

“陛下御驾亲征之事,如今已经是天下皆知,那位百越所谓蛮主,对此肯定也清楚的很。”

“若他趁着这个机会,特意设下埋伏,让我们往里面钻呢?”

事实上。

宋公文的这一席话漏洞有很多。

尤其是身为兵部尚书的林远松,更是能找出十余条反驳的点,可他却没有开口。

而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位国丈大人不一般。

当然,所谓的不一般,并不是指身份。

而是对方有一个儿子。

冠军侯宋鸿志。

即便在场的人都清楚,国丈没有接触过军事,也没打过仗,但培养出来的儿子,却能一战灭国,一战生擒九部可汗,虽然加起来只有两次出征,但可以说是惊天动地。

即便是放在史书上,也是极为惊人的。

因此众人在听到这些论调后,非但没有说话,反而开始仔细思考。

或许,国丈所言不虚,陛下真的有考虑呢?

宋公文并不知道他们的想法,清了清嗓子继续道:“好了,此次再怎么说是陛下御驾亲征,我们这些文官,对于军事上也不算了解,所以这些事情还是不要多想了,就算有意见,也应该让武将们去劝谏陛下。”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保证后方的正常运作,相信陛下让我和林大人随行,也有这个目的。”

他是户部尚书,林远松是兵部尚书,二者与打仗之事息息相关。

所以宋公文这么思考也没错。

众人闻言。

对此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陛下和两位大人都不着急,他们急,也没什么用处。

旋即,他们将话题转向有关于后方安排的事情,必然粮草、辎重、补给、还有各种行军器械方面来,目的呢只有一个,就是保证此次陛下御驾亲征,不会出丝毫问题。

其实,这种事情也不算难,因为毕竟主战场在南境之外。

南境与北境不同,北境许多地方大都人言稀少。

且经济方面也并不繁荣。

需要依靠中原长时间的输血才行。

可南境呢,里中原近,距离繁华的江南地区更近,所以后方根本出不了问题。

除非大军走出镇北关,直接前往大山深处的百越,那样才会对补给线造成很大的压力。

不过众人都觉得,这种几率并不大。

因此。

在补给上的安排,并不复杂。

宋公文等人在确定一些细节之后,便各自散去休息了。

直至第二日。

魏云弈醒来,同时调整好自身状态,再一次召集手下的文臣武将,宣布于三日之后,大军开拔,前往镇南关。

这个命令,让许多武将们都极为兴奋,因为到了镇北关,就意味着很快将要进行一场大战了。

近些日子以来,北境、乌斯地区,乃至于沿海,各处都有大战,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很多人将领们都因此得到了朝廷的奖赏。

可南境呢?

都是些小大小闹,这些驻扎在南境各地的将领们,早就忍受不了了,也想要立功,只是一直都没机会。

现在,他们追随陛下御驾亲征,心里自然高兴,士气也更高涨,可因为行军速度过慢,以至于在场许多人都很无奈。

如今陛下终于让大军开拔,那久违的热血,再一次回来了。

而三日的准备时间,对于二十万大军来说,不算宽裕也不算急促,并没有造成任何慌乱。

因此在最后一天,一切都准备就绪,大军缓缓想着镇南关开拔。

魏云弈呢,也趁着这三日,彻底将境界稳固。

不过他并没有忘记之前的想法。

在行军的路上,特意将王瑾召过来,准备找找乐子什么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