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夏州降(2 / 2)
“陛下,枢密使李处耘求见!”在刘皇帝唏嘘间,一名通事入内禀告。
“有军报来京?”刘皇帝立刻提起了精神,手一摆:“宣!”
很快,李处耘步入殿中,手里果然拿着一份军报。李处耘躬身呈递,禀道:“陛下,西北军报,杨业已拿下夏州!”
听到这么一则好消息,刘皇帝也是喜上眉梢,郁闷的心情都好转几分。接过喦脱呈上的军报,同时让李处耘给在座的大臣们讲讲情况。
从杨业奉诏赴任西北,已经整整三个月过去了,算上赶路的时间,以及前期兵马调度与后勤准备的必要时间外,已经按兵不动快两个月了。
这么长时间下来,杨业在延州稳得住,朝中的官员却显得没那么多耐心,各种各样的声音也就冒出来了。
在不少人看来,区区定难军,人寡军弱,朝廷准备数万大军,又从延、盐、丰三个方向合围,哪里需要拖这么长时间。哪怕当年平河西,都没有如此拖沓。
当然,了解刘皇帝对杨业的宠信程度,倒没有人傻到直接上表攻讦杨业,但对用兵、对进展事宜,还是有不少人上奏,发表看法。
明面上如此,暗中的非议则更多了,觉得杨业名过其实,也有觉得杨业保守怯惧的。发出这些声音的人,除了不通兵略没经历过战阵的文臣之外,也有不少将领。
在一些武臣看来,我上我也行,绝不会像杨业这般,拖拖拉拉......
由此可见,要当统帅,主方面征讨事务,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要解决军事上的问题,来自背后的政治压力同样巨大。
杨业比较幸运的,是有一个完全信任的皇帝,并全力支持,把来自身后压力都给他顶住了。
根据西北的军报,在十月九日,汉军已然兵进夏州城,李光睿投降。
十月初二,汉军三路齐发,西路由崔翰领军五千出盐州,北路由田仁朗领三千出丰州,这是纯粹的偏师策应。主力大军,则由杨业亲自率领,自延州出发,直出长城外。
从头到尾,只打了一仗,在夏延边界的安平砦,李光睿派了两千定难军守备,意图阻挡拖延时间,结果没能抗住一日,而付出的代价,是伤亡一百零七人。
其后,就是一路高歌进兵,沿途再没有遭遇任何抵抗,面对数万汉军来势汹汹,在大汉政治攻势下,早已内外涣散,人心惶惶的定难军,又如何能反抗。
人心散了,队伍也就不好带了,因此,一路进兵,所向披靡,降者影从。甚至有不少的官民部落,主动迎接,献上犒军物资。
于是,在八日,汉军在杨业的统帅下,顺利抵达夏州城。在这个过程中,李光睿没有任何反制手段。领军迎击,那是根本没有胜算的做法,也就是夏州坚固,能够勉强给他提供一些底气。
但是,事实证明,他此前所有的应对努力,全作无用。当汉军兵临城下时,就有人秘密通报城内情况,愿意举事迎王师入城的都有不少。
而城中,以汉军势大,定难军文武,直接向李光睿建议投降的人,竟超过半数,剩下的一半,也只有寥寥数人,愿意跟着李光睿死战。
外则强兵压境,内则人心不齐,哪怕有一半的人支持自己,李光睿都愿意博一把,只是现实是残酷的。
于是,在内外压力之下,深感无力的李光睿,还是没敢豁一切,选择投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