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合并大章(2 / 2)
常元道:“嗯。”
陈欢语道:“常老师哪个当了多少年演员了,这个台词功底非常了得啊,首先就开口了。”
“那是我带带她。”常元得意道。
陈欢语摸了一下并没有的胡子举起开口一本正经的说道:“我是王子,我的名字叫独孤孤独咕噜噜犊子。”
“啊???”常元有些傻眼道。
而一旁的陈欢语点了点头继续做戏,切换成柔和的女声道:“哦犊子王子你好,我是公主我的名字叫阿斯莫德伊斯拉巴汗!!!”
“好家伙…………这都什么名字啊这是!”常元无语道。
陈欢语道:“好!阿斯…………阿斯什么汗公主您的名字真的是太好听了!我特别的爱你,我特别的喜欢你,你能嫁给我吗?”
“哦这是要求婚了。”常元道。
陈欢语道:“好啊我嫁给你行啊,不过我有一个条件,只要你能完成我就嫁给你。”
“哦?不是这什么条件呢???”常元好奇道。
陈欢语扮成公主指了指自己的臀部卖萌道:“我的条件就是你能也像那样喝瓶啤酒吗???”
“我去你的吧!!!”常元笑道。
“哈哈哈哈哈!!!”
“好好好!!!”
“说得好!!!”
“牛批!!!”
“再来一段!!!”
台下观众掌声热烈,大声叫好,场上的气氛也是再次拔高到了新的顶点。
再来一段是肯定不可能了,后边的演出可是郭桃儿,惹急了那真是蹦起来打人脚后跟。
再次鞠躬表示感谢后,陈欢语和常元笑着鞠躬下了场,将舞台留给了后边的郭桃儿和于千。
两个人就这么回到了后台,自然是再次受到了一众德芸社相声演员的尊敬和崇拜。
别的不说,就是这个每次演的节目基本都不重复这一点,德芸社里边除了郭桃儿和于千外,真的是找不出来第二个了。
要知道传统的相声传说几百段,但是到了现在,真正保存比较完好,平时演出还能用的上的一般是不超过一百段。
后世的德芸社能上台演出的相声演员要求,普遍是要折中起码要会五十段以上的。
而现在的德芸社这几位徒弟,毕竟还刚学没几年,比较熟比较瓷实的也就是三四十段而已。
德芸社一场演出是六到七场节目,其中的每段节目还完全不能一样,甚至连同类型的一般都要区分开。
如果按会四十段来算的话,那基本撑不下去一星期就得有重复得了。
要知道就是这样的程度,都已经算是非常有天赋的相声演员了。
毕竟这个会四十段相声的这个“会”,指的可不是你能一字不差的把这段相声台词背下来,那叫背课文。
学员要求的会,是说完全可以随时拿在舞台上演出,毕竟可以把观众逗乐,取得不错效果的,这才叫会。
光是能表演效果不好,或者干脆没把握不敢上台说这个,台下背的滚瓜烂熟这也称不上是“会”。
当然现在放眼全国,除了津都的相声茶馆和德芸社,其实也很少有地方坚持这样的原则和要求了。
人大多的相声演员都是挂靠单位的,拿着死工资旱涝保收,上电视、晚会会两段熟悉或者成名的新相声就够了。
电视上人家又不需要你现挂或者临时怎么调整,一切以稳为主,只要你不出问题把话背出来就成舒服的要死。
长此以往之下,哪里还有个基本功,业务能力可言呢。
所以为什么说相声要回归小剧场,其中的一方面是因为小剧场更适合相声演员的发挥。
另一方面呢,也是因为只有小剧场和小剧场的观众,才能真正的磨砺出一名相声演员的业务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
后世的观众里,有不少诟病于德芸社相声演员的基本功不行,仿佛是一个笑话。
其实这个事情得从多个方面来看,首先就是预期值得问题,不可能每个德芸社的相声演员都能跟郭桃儿一样扎实,毕竟就是云字科的学了十几年的都不能说基本功:说学逗唱都能样样精通的。
再其次就是后世德芸社的名气太大,曝光太多,一些年轻的相声演员名气太大,对比起来自然也会显得本身的业务水平太弱。
但是实际上平心而论,有着已经形成规模、科学化培养的德芸社传习社、学员班,有些九个小剧场每天不间断的演出磨砺。
大多数从德芸社里边出来的相声演员,说实话和同级别,学龄差不多的其它地方相声新人横向对比,一般业务能力和基本功都是要强一大截的。
只不过是这样的水平,在看惯了郭桃儿、于千、岳云朋、孙悦、相声新势力、金飞、陈熙等等前列相声演员以后的观众眼中,确实是比较难能再入法眼了。
而陈欢语和常元,不得不承认确实是和平常半路出家的相声演员完全是不一样的。
拿外国生下来的龙国小孩儿,长大以后只要认真教两国语言轻轻松松就能完全掌握,可以说就和吃饭喝水一样容易,这就是环境的重要性。
家里边说中文,外边小伙伴说外文,听着学着说着,掌握的不要太快。
而这事放在陈欢语和常元身上也是一样的,从小都不用说那是娃娃腿从小就学出来的,就说不认真学吧,就像那侯振,闹着玩都能上去说两段。
因为啥呢?那家里就是干这个的,一个侯家一个常家,家里边来串门的都是相声名家,闲聊谈论的都是各种包袱、行话、知识。
就像那陈欢语,平时跟姥爷侯宝霖聊聊,跟石富寬先生学一下快板、让师盛杰先生教一下唱,再跟几个相熟的评书名家学几句说的。
这种情况下只要不是个傻子,这相声都不可能说不好,更何况还是陈欢语这么个鬼灵精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