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八章 弥罗天道数(2 / 2)

加入书签

最后的结果却是没办法。弥罗的包罗万象之道,说玄妙也玄妙,说奇特也奇特,这条道路能够赋予他无比高妙的境界,让意识无限超拔,飞扬到宇宙之灵的程度,在那后天最高之处,先天下跌之初的境界,高高在上的俯视着天地众生,观察着天地万物中的一切恒常道则与变数演化。

但无论如何,弥罗之道只能是包容,哪怕包容现在,包容过去,包容未来一切变化,弥罗便掌握了真理吗?

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他借着三清气息感知到此方天宇,此方宇宙强大神力的过去之后,也是不由怀疑自己的想法。

弥罗能够包容真理吗?

答案是理论可以,实际做不到。

在弥罗的推算之中,以大衍之数进行比较,对应弥罗和真理重合,也就是覆盖一切概念的绝对真理是数五十,那么包罗万象的弥罗之道便是那四九之数,而真理之道则是遁去的一。

四九之数唯有在失去遁去的一时,才会因为不圆满和不平衡而生出阴阳,演化对立,进而推动宙光,使得一切万象随之流动,成就后天种种。

因此,绝对的真理虽然是五十,但对于一切后天生灵而言,在发挥作

用的其实是那四九之数,唯有那四十九带来的变化,才有了万物的生长和繁衍,才有了后天的种种变迁,那遁去的一虽然玄妙,却也是唯一一个不起作用的数字。

恰如人们无论怎么探索,其实都只是在四九之数中打转,终其一生所追求的,也不过是那缺失的一。

但也正是因为缺少了这一点一,所以四九之数才能够无限地衍生下去,最终无限重叠遁去的一,达到一旦出现变化,四九之道自然上前,将其融入其中,包容入内。

说得直白一点,弥罗此刻衍生出来的四九变化,其实就是包含了后天一切的恒常道则与变数演化。

而弥罗的道路也非常简单,依旧是弥罗之道,只是在这上面又增加了一点点的变化,而这点变化,就是永远处在不圆满的圆满状态。

对于后天而言,弥罗的弥罗之道将会包容一切道则法理,无论是变化也好,变数也罢,都不过是弥罗的一种延伸方向,所谓违背和超脱,都只是四九的一种。

毕竟违背和超脱的前提也是需要融入其中才能找到缺口,进而超脱和违背,但当这种缺口和不完善被找到的时候,四九之数本身也在覆盖这种不完善和缺口,所谓的超脱和违背,不过是让四九变化更加完美。

理论上来讲,弥罗之道走到极致之后,无论是何等生灵,包裹超脱宇宙之外的生灵,在超脱的前一刻,都在推动弥罗四九之道的变化更进一步,他们同弥罗四九之道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断追寻完美,不断复返寻一,不断扩张四九,在原有的缺口上开辟新的道路,引入新的生机,达到更强的平衡。

而此刻,弥罗脑后的三十多道实质玉签,以及还未出现的十几道虚幻玉签,就是其在此方天宇对于弥罗四九之道的探索,每一道玉签都对应弥罗掌握的一个领域核心。

同样,这些玉签代表着弥罗对于整个天宇的初步理解。

按照弥罗自身的推算,当四十九道玉签初步成型之后,他便可以尝试着突破传奇,凝聚自己的【弥罗】领域,就职【翡翠君王】这个特殊的传奇职业。

从这个角度来讲,阿泉逆行化龙,以及清源和猎杀之神犸拉的战斗,阿努比斯虚影的凝聚这些事情,也是弥罗探索更多领域,完善四十九道玉签的过程。

只是弥罗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算计,竟然会因为这次增强数百高阶职业者的力量而出现些许外泄。

不过翡翠山谷作为弥罗的道场,经过多年布置,外加妙有天长时间影响,这片区域内早就被弥罗的力量覆盖,些许异象的外显,并不会引起翡翠山谷外界存在的注意。

倒是站在弥罗面前的三位传奇职业者直接陷入了呆滞的状态,并且通过信仰感知到弥罗变化的三位精魄半神也是出现了明显的情绪变化。

苍狼和白鹿还好一些,这两位半神相互依靠,情感深厚,加上弥罗本身不是有意显化,倒也不至于引起二者太过强烈的情感变化。

在最初的痴迷之后,二者反而在弥罗的魅力影响下,看到了对方更多的优点,察觉到了对方对于自身的补全,二者身上的气息反而有了更加融洽的交融。.c0m

单独一鸟的雄鹰半神就不一样,这位半神在弥罗的身上看到了自己补全的可能,也看到了自己缺失的一,借着哲别的身体,他走到弥罗面前,忍不住伸出手,试图抚摸弥罗的脸颊。

眼中的痴迷和喜悦,爱慕和渴望宛如蜜水一样,从哲别原本锐利的眼眸之中流淌而出。

「咳咳!」

见到这一幕,妙有天中的弥罗不得不调动【神道/仙道/佛道/魔道·正四品镇酆府·金玄洞微·十考天主·北帝大魔王】之力,以魔考之能针对雄鹰半神,将其从类似于道化的状态之中打

落下来。

哲别猛地后退,再次看向弥罗的时候,眼中的情感已经被惊恐和畏惧代替,但些许渴望补全的欲望依旧不断上涌,很显然这位传奇神射手的并没有完全从弥罗先前的状态之中清醒过来。

弥罗不得不再次动用【北帝大魔王】的力量,引动魔考,覆盖他的部分记忆。

至于霸都和雅达干两人,前者死死的盯着后者,借着苍狼对白鹿的爱慕压下弥罗的影响,后者则是依靠信仰和白鹿的加持方才保持理智,她看着弥罗赞叹道:「若是西方的爱情女士看到你,会疯狂的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