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修仙本是逆天行(2 / 2)
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发型、服饰、制度、文化,甚至是语言和文字,连血脉都与当地土着民族混杂,汉人、吐蕃人、吐谷浑人,亦或是粟特人,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算是什么人。
直到二十多年前,沙州豪族张议潮趁吐蕃内乱、荒疫之年,率众掀起了义旗,连战连捷,将河湟之地重新带回了大唐版图之内。
【讲真,最近一直用换源app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张议潮被任命为沙州防御使,又获授归义军节度使,累封至国公,但很可惜,就在两年前,他死了,死于咸通十三年,死在当今天子李儇登基的前一年,获赠太保。
国公死后,河陇之地氛围陡然一变,从长安派来的官员们终于失去了头顶上的威胁,恢复了大唐官员的普遍道德水平和治理水平,河西百姓,吃上了二茬苦。
吴求道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之中进入了河陇之地,他刚刚从昆仑山上下来,就看到了河西底层百姓的残酷生存环境,即使用仙术变出吃食来,也无济于事。
这苦,不是单纯的生产力不足,而是从整个制度由上而下的剥削而来。
吴求道用仙术变来的食物召来了许多流民,随之而来的是一群附近的山贼。
当他将这群山贼打倒以后,一一审讯,才发现他们也是在饥寒线上挣扎的苦命人,山里的地本来就少,又缺少灌既的水源,以至于这群山贼如果不做些打家劫舍的事情,连官府的粮税都缴不上。
有趣的是,这群山贼的大当家,居然和那已故的太保张议潮来自于同一个家族,按辈分两人应该算是叔侄辈的,尽管这个侄儿根本就没跟高高在上的归义军节度使见过几次面。
吴求道经过一番思考,决定从这些流民和山贼中挑选出一批有天赋的种子,教授他们修行的法门,希望能够借此帮帮西北河陇之地的百姓。
限于古代识字率太低,吴求道也不打算像钩提子那样,连文盲也找过来胡乱尝试,所以最终他挑出来的修道种子基本都是大家族出身,而这些人,就是他的第一批学生。
很可惜的是,他失败了。
与武林门派不同,修行门派大多招收的弟子都是不到10岁的幼童,而武林人士大多要到十四、五岁年纪,筋骨初长成以后才开始锻体修炼。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潜规则,原因就在于修行法门大多非常之唯心,讲究的是神魂与大道相合,从虚无缥缈的精神层面来获取超凡的力量。
大多数人长到十四五岁以后,放在唐时,那已经是能够结婚生子的岁数了,生活的压力迫使他们依靠经验形成了一套固定的三观来保护自己。
经验哲学在生活中确实行之有效,可对于修行来说,那可就反倒成了知见障了。
你比如说筑基三关,上尸青姑多思欲、中尸白姑馋五味,和下尸血姑发色心,若是年纪还小,无有车马宝物之贪,不起杀伐放荡之欲,这三尸五毒不就好过了许多吗?
能够在十四五岁年纪还能天真烂漫的也不是没有,那便如贾宝玉一般,是大户人家捧在手心拍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贵公子和大家闺秀,但那样的生活环境,养出的孩子心性上又大多不堪造化。
因此,当这群流民和山贼被吴求道选中传授修行法门以后,几乎可说是半步踏入了鬼门关。???..coM
当夜,吴求道的这第一批学生,就死了一半,剩下的,也没撑过三天,俱都是走火入魔,三尸发作而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