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六三章 赵孟頫(1 / 2)

加入书签

九月七日,星期六,上午。

“叮,宿主今日签到奖励为‘赵孟頫’笔意+5%”

看着空间里的那支金色小毛笔,杜守义精神不由得一震。久违了。从元旦那会儿奖励了‘王羲之’笔意后,已经有大半年没见着这根金色小毛笔了。放出心网检查了下四周后,他郑重其事的下载了那份笔意...

系统对杜守义的培养和对宁建国的有些类似,就是直接奖励笔意,却没有理论。就好像告诉你该怎么写,但为什么这样你得自己琢磨,自己去看各家书论。

系统交叉着给杜守义两种笔意也许有点道理。赵孟頫以前字也不怎么样,年轻时得了张王羲之的帖,然后从模仿大王开始真正习书。可以说,他是王羲之最好的继承者之一。这句话并不是凭空乱说,是有根据的。

说到这里,必须提到一位明朝书画大家董其昌。

赵孟頫在中国书画史上是个空前绝后的人物,称其‘独一无二’也不为过,因为他在书画两个领域都有‘革=命性’的成就。

不是一个,是两个领域同时具备。而董其昌也是‘书画双绝’,在艺术史上占据了极高地位。

在书法上,董其昌和赵孟頫较了大半辈子的劲。一生都在拿自己和赵孟頫做对比,对他老大的不服气。

但到了晚年,董其昌不得不承认赵孟頫为‘书中龙象’。什么意思呢?‘右军如龙,北海如象’,就是说赵孟頫堪比王右军和李邕李北海。

‘超唐迈宋,直接右军’,也是董其昌给出的评价。不谈人品,以董其昌的书画造诣,这样的评价就很具权威性了。

不止如此,在书法界,赵孟頫还是一位‘绝唱级’的人物。

楷书四大家:欧柳颜赵。自赵孟頫之后,明清五百五十年,再也没有出现第五位。

至于民国以后,软笔式微,硬笔登场,后来更是键盘横行天下,再想封神已是天时地利所不允许了吧!

杜守义手里有一张赵孟頫的真迹,是份楷书。有一张米芾的行草,其余各路名家碑帖也在渐渐收集。以他的脑域活跃度,再加上笔意加身,现在每晚都有老鼠掉在米缸里的感觉。

这次奖励的‘笔意’对‘画技’也有助益。赵孟頫讲究‘书画本来同’,即书画用相同笔法。

后世启功先生说过书画的‘同核’问题,这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指的都是用笔的问题。

‘要不趁着笔意还热乎再画上一张?可画什么呢?’

自从下载了工笔画技能后,杜守义只画了几张家里的二哈和小机灵,给隔壁小虎拿着做临摹范本,这让他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画画只是念头一闪,随即又被他搁到一边,每天事儿太多,他实在没有那份心思。

小北去唐山开了两天会,今天刚返京,守桂也回来了,但他没时间多陪。每逢周末,小诊所就会异常忙碌,门外会早早等着那些病人和家属。

“杜...大夫。”

“张师傅?”

杜守义见到眼前的病人家属笑了,那是他机修车间的老同事了。

“您是长辈,还是叫我小杜吧,这位是?”

“哦,是我姐。她这肩膀前两年受了伤,这几年反反复复的,去了不少医院可一直不见好。麻烦您给看看?”

“行。您扶她坐这儿。”

杜守义答应了一句认真检查起来。......

杜守义在问诊的时候,大勇就在一旁学着,遇上厂里同事,杜守义就会给他们介绍两句,让大伙知道自己有这么个手把手教导的徒弟。他的那些小心思谁都没说,但小动作一刻都没停过。

直到晚上快九点了,诊所才送走了最后一个病人,安静了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