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2章 心稍许的骚动(1 / 2)

加入书签

苏州店第一个月的营业额是一百八十五万,对一个五百平的店面来说相当不错了,如果在省城,最好也就是一百三十万。

从卖钱额上可以看出南北方的消费差距,同时也看出经济发展上的差异。

相对于南方来说北方也不是落后,只是没人家发展的好。

任何上层建筑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拿吃饭来说,都知道山珍海味好吃,茅台五粮液好喝,但前提是有钱,没钱只能求其次,填饱肚子寻个乐呵。

在这里没有瞧不起人的意思,只是实话实说。

同样是阿巧,在省城,八个人进店消费,一桌吃下来四百到五百之间属于正常。在苏州八个人四、五百下不来,一般在八百到一千之间,但也属正常。

俗话说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有钱敢消费,没钱少花钱,莫攀比。进饭店就是图个乐呵舒服,吃好喝好就得,别在意花多花少,没凭据。

当然,对商家来说消费越高越高,但也有个度,不能过于筛选客人,那样容易把自己作死。

一百八十五万的卖钱额古毅是相当满意的,按这卖钱额计算,一年下来就是小两千万,去掉各项开支少说也剩二百个,谁不高兴。

大有钱途呀。

饺子馆生意好,形式新颖,很快在拙政园周边引起轰动,吃饭的客人络绎不绝,同时也吸引了做餐饮的,有目光独到的开始考察,也准备照这个模式做一家,或者是和阿巧合作。

最先谈的当然是乔姗。

她准备同时做两家,都在苏北。一家像拙政园这样的,普通社会酒楼;一家是私房菜馆,走高端,主要接待有钱人。

和古毅谈好后签了合同,然后开始选址,准备装修。

因为她要做高端私房菜馆,虽然经营的也是东北饺子家常菜,但目前的出品达不到档次,服务也不够,于是老谭决定选拔一批优秀员工派出去学习。

这些年下来老谭在餐饮圈里也认识不少人,多少有点名,安排几个员工学习还是没问题的。

怎么说呢,人做到什么程度,自然会接触到什么层次的人。以前那些大型餐饮集团的领军人物在老谭眼里是仰望的存在,通过这些年的努力,现在虽不说是同起同坐,但也能说上话,不再被人瞧不起。

另外如今信息发达,还有东方美食这个平台,全国餐饮人总在一起交流,你到我这里考察,我到你那里学习,互相提升,谁也不闭门造车了。

用老百姓话讲,谁求不着谁呢。

私房菜、创意菜做得好的是北京大董,老谭把选出来的五名师傅送到那里学习。成都的私人会所做得好,服务一流,把前台选出来的人送到成都学习。

同时把李爽和小高提出来,分别任区域经理和厨务总监,开展苏州这边的工作。

目前建中央厨房有点早,但得打算了,按现在的发展速度到过年能达到六家,到时候就得建了。

古毅、老谭俩人坐在四合院的小花坛边喝酒,晚风习习,十分舒爽,倒有几分惬意。

员工还没下班,院子里很清静,不时从前门外传进来几声过往车辆的鸣笛,伴随着左邻右舍的说话声,显得不像闹市,宛如乡下。

俩人喝着小酒唠着嗑儿,心情舒畅。

“谭老弟,明天就走?”古毅问。

“嗯,明天走,先到呼市,然后去包头。”老谭说。

王淑兰的包头店开业,老谭得过去。

“我还得随个礼呀——”古毅开玩笑道。

“那是你的事,你开业的时候人家来了,人家开业你不去,礼得到。”老谭说。

“该咋是咋,挺佩服王老太太的,闹得比我好。”古毅由衷的说。

从开始的瞧不起到现在的佩服,这转变对他来说是个进步。

老谭喝了口酒,说:“其实你俩是一路人,都在社会上混过,讲究,重义气,但都感情不顺。”

古毅咧嘴笑,说:“啥叫感情不顺?都是自己作的。我要是不瞎混也不能离,她要是不混老公也不能跑------混来混去孤家寡人,找个伴都难。

现在人家年轻的看不上,正经过日子的不跟咱。她也是,知道她的男的不可能跟着过,不是说她人不行,都知道她跟过孙老大、周玉军,咋说呢,名声不好。

我这些年女人倒不少,都是过眼烟云,说白了睡觉关系,没过日子的------”

“好菜不怕晚。”老谭安慰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