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百二十七章 凝望深渊(1 / 2)

加入书签

道是癞蛤蟆。

这一句话便可以概括道祖的求道之心。

道祖从前求道不问外事,甚至连自己的衣食住行都无法解决,还要靠大梵天王佛来救济。当年秦牧回到龙汉初年,见到两人时,便是大梵天王佛化缘,化来了灵丹来养活两人。

而那时的道祖则醉心于道,对其他是非曲直则一概不问。

道是癞蛤蟆,他把古神当成了道,当成了癞蛤蟆,用术数来解古神。这百万年漫长的光阴中,他将经典术数推演到了巅峰,用经典术数解开了一尊尊古神自身的大道,将大道化作符文,帮助十天尊构建天庭境界。

他已经不需要大梵天王佛来为他化缘了。

然而秦牧说求道于道的意思,便是说他求道于古神。古神是道的化身,他求道于古神,古神的道一直都在那里,无需他求道道也在,他并无半点创造。

秦牧又说求道于人,指的是人有创造力,在人之前没有剑道,人创造出了剑道,没有书画之道,是人创造出了书画之道,没有灵胎神藏,是人创造出了灵胎神藏,没有修炼的功法,是人创造出了修炼功法。

修炼体系,无论神藏还是天宫,都是人创造而出,并不在古神身上,也不在癞蛤蟆身上。

道祖这些年一直研究古神,一直醉心于学术,反而跳不出他的学术,反而成就不如十天尊。

不过,他应该是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所以才会对那两个癞蛤蟆说让它们给自己充门面。

并非是活得越久就越聪明越有智慧,聪明才智天生五分,后天培养五分,后天培养则要看环境。

秦牧出身自延康,经历了延康变法,自身便是延康变法的主导者,见证了从变法到变道,天地大道为之改变的历程。

他的眼界见识不敢说超过了道祖,但在某些方面的见解却要在道祖之上。

“听闻云霄夫人去了瑶池,见过了牧天尊,那么天尊此来应该是为了云天尊的匣子。”

道祖取出一个木匣子,道:“老道守护这个匣子已经有几十万载了,而今终于可以放下心头负担。”

秦牧接过匣子,询问道:“道祖也不知道匣子里有什么?”

道祖摇头道:“云天尊交给牧天尊之物,老道岂能擅自打开?云天尊的遗物有两个匣子,一个是给牧天尊,一个是交给秦天尊的。另一个匣子老道已经交给了秦天尊。”

“云天尊还留了一个匣子给开皇?这件事云霄夫人却不曾对我说过。”

秦牧诧异,道:“秦天尊的那个匣子里有什么?”

道祖笑道:“秦天尊打开时,老道就在旁边,那是一幅地理图,是一个叫做太虚的地方,老道没有细看。”

“太虚?”

秦牧心中微动,道:“我适才拜访火天尊、虚天尊,听闻太虚有异动,他们带着弟子遨游太虚。太虚是什么地方?”

道祖摇头道:“不知。只有十天尊才知道太虚到底是什么地方,我只是听闻有这么一个地方,不知道那里有什么,也不知道在何处。不过当初秦天尊得到太虚地理图之后,开皇劫爆发,秦天尊便去了无忧乡。有传闻说,无忧乡就在太虚。天庭的十天尊之所以对太虚这么上心,多半是想要寻找到秦天尊的下落。”

秦牧沉思片刻,太虚,无忧乡,造物主观想创造的那个世界,这三者之间是否有什么关联?

他在血锈地带的浮雕上见到史前造物主们聚集自己无比强大的神识,在虚空中创造另一个世界,以图远离这个混乱的世界,避开古神的残杀。

那么被造物主创造出的这个世界是否便是太虚?

无忧乡是否便是在太虚中?

而秦汉珍与珍王妃都曾经说过无忧乡有凶险,这又意味着什么?

他百思不得其解。

秦牧打开云天尊的匣子,不由怔了怔,匣子中是一个小小的祭坛。

祭坛太小了,只有一寸三分长短,高度也只有二指左右,放在匣子中显得很是袖珍。

秦牧探手想要把这个小小的祭坛取出来,然而手掌伸入匣子中却见自己的手也越来越小,始终探不到底部。

“这个匣子的内部空间很大,祭坛也不像看起来那么小。”

秦牧仔细打量匣子和那个祭坛,突然发现祭坛上竟然还有东西,只是那东西实在细小无比。

他催动法力,元气幻化一只手掌探入匣子内部的空间,把祭坛上那件东西取出。

秦牧收回元气,手中多了一个四方四正的宝印,比手掌稍大一些,五指可以扣住。

“这块宝印是……”

他不禁纳闷,宝印不大,半透明,不知是什么物质炼制而成,隔着宝印隐约能看到手心的纹理。

不过既然是印,往往印下都有文字,而这块宝印却是一片空白,只在印的顶端有着复杂的山形雕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