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60 章 难得的平静时间(1 / 2)

加入书签

喀尔喀蒙古的情势,很快的就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更西边的准格尔部落之中。

准格尔大汗巴图尔珲在知道刘海停止西进的消息之后,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别看准格尔部是漠西蒙古最大的部落,其实他也不太平。

正是因为准格尔部的强大,漠西蒙古的其他部落已经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所谓的卫拉特联盟,用于联合对抗,日渐强大的准噶尔。

除了这些之外,准噶尔还有一个外患,那就是强大的哈萨克汗国。

这个哈萨克汗国虽然已经日落西山了,但是基本的实力还在,而且他们的国王还是一个野心勃勃之辈,正在不停的侵吞着漠西蒙古的领地。

面对这内外两种局势,准噶尔的巴图尔珲汗,根本就没有能力再出兵对抗刘海。

他能派出两万骑兵,已经是他最大的能力了。

现在虽然两万骑兵应该是损失了,但是,刘海却也停止在了喀尔喀蒙古,不在西进了。

这种情况是目前来说对整个最好的局面了,只有等到自己消灭了内外两个外患,在东征也不迟。

就这样整个蒙古的战争终于是平静下来。

刘海也在一六五七年,顺治十四年,永历十一年,十月中旬,重新回到了他的王帐。

刘海这一边是平静下来了,但是满清那一边却没有平静,反而是各种事情接踵而来,愈演愈烈。

先是,顺天科场案发。

本年顺天乡试科场,参加考试的生员有四千人、贡监生一千七百余人,而录取名额只有二百零六名。

当时,翰林侍读曹本荣、侍讲宋之绳为主考官,大理寺左右评事李振邺、张我朴和国子监博士蔡元禧等十四人为房考。

由于报考者多,录取名额少,一些士子辇金载银,幅集京师,或直接贿赂考官,或辗转托人以行贿。

结果发榜之后,民间议论纷纷。

在这个时候考官之中竟然出现了内讧,有的人竟然为了逃脱责任而向顺治皇帝上书检举,这一下麻烦可大了。

顺治皇帝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是勃然大怒,接着下旨李振邺等七人被当斩首,而且犯案的家人也遭殃,被逮捕关押,家产没收,这是严格的刑罚,此种处罚在清朝科考案中最严重的一次。

结果这个倒霉事还没完,另外一个又来了,还是科举案。

十一月,江南科场案发。

是年,江南举行乡试时,主教官方犹、钱开宗舞弊,榜发后士子大哗,有为诗文杂剧唾骂者。

主考官离去时,士子随舟唾骂,甚至向他们投掷砖石。南京书肆还刊刻发行了《万金记》,以方字去一点为万,钱字去近傍为金,暗指两考官姓,书中还揭露了主考官行贿通贿的情形。

结果自然这消息再一次传到了顺治耳边。

这一回甚至气得差点吐血。

顺天科举案这才过去不到一个月,江南那边又出事儿了,没话说继续杀。

凡是涉及江南科举案的二十多个官员全部被处死。

这两起科举贿赂案,对于本来就风雨飘渺的满清来说,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这让本来想通过科举来稳定士气稳定民心的满清,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满清这一边闹得一塌糊涂,南明那一边也没闲着。

孙渴望不是领兵十万征讨李定国吗?现在战争也落下了帷幕。

这场战争并没有发生血腥的场面,战争是以可笑的一幕结束的。

未对垒交战,孙可望部将白文选单骑投奔李定国,继后,部将马宝、张胜及冯双礼等人也纷纷投奔李定国,诸路与李定国合兵掩杀,迫孙可望全军瓦解。

孙可望面对全军的溃败,最后只能带着几十个人仓皇逃走。

如果你以为孙可望会这样的放弃的话,那你就太低估他了。

小人之所以坏就是因为他没有底线,果然没有廉耻之心没有底线的孙可望,做出了之前的一些军阀做出来的事情,就是降服清朝。

他和吴三桂一样也要借清兵的力量,去打败云南的李定国。

于是他主动的献西南的要塞和地图,并且保证让清朝得到云贵川,只要求杀了李定国。

清廷当然喜出望外了。

本来就很头疼西南的事情,这么快就可以解决。

一六五七年,顺治十四年,永历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孙可望在清庭的要求下来到了北京城。

当时,好多满洲贵胄都出来迎接,那个热闹是别提了,那个尊贵也别说了,就是吴三桂当年也没有这个待遇。

而且在这之后,顺治皇帝很快的就封孙可望为“义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