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四十九章 哗变(2 / 2)

加入书签

并且参与兵变的士卒,往往不敢归家,其中不少人漂泊无着,连群结伙的投入了乱民之中。

相当于本来属于朝廷的力量,变成了抵抗朝廷的力量,增添了乱民的实力。

这些士兵都是精兵,受过军事训练,有作战经验,现在陕西的贼军,已经无法压制。

大批的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和这几次的兵变,有密切的关系。”

南安郡王到底是镇守一方的实权王爷。

他的辈分和太上皇是一辈的。

所以史鼎所言,他都能了然于心,同时对于国内的形势,他也并不是太过陌生。

例如朝廷为何不救灾,为何不收拢难民,以致于形势败坏于此。

“国建艰难,正应共度难关,当解决各事,国家留有余力,才能救治灾民,缓和军士的困苦。

而百姓和军士,却不顾国家的形势,选择离开家中为害八方,以致于国家更加无力应对旧难。

导致国家雪上加霜,从此越发的困顿。

唉。”

南安郡王长叹一声。

放下了手中的夜光琉璃杯,杯中装有从海外购置的名贵的红酒也不香了,觉得喝之无味。

这些事谈起来让人忧心,南安郡王放下这些事,告诉了史鼎。

他入京来,带来了三船的礼物,托付史鼎帮忙关照。

正如贾府,在南方送礼做事,因为路途遥远,物资运转不变。

因此提前在甄家留下众多的财物,甄家在京城送礼结交关系,也会在贾府留下众多的财物。

南安郡王在京城,很大部分的财物,就是安置在史鼎的家中。

京城的南安郡王的幕僚,手中只会留下极小部分,当做临时和短日之用,日后到史府随时请取。

唐清安在京城,也有很多的财物,一部分在贾府,一部分在陈德言手中。

因为唐清安完全信任陈德言,所以留在陈德言手中的财物很多。

贾府贾母的寿辰,热闹了好几日,惊动了整个京城的勋贵世家,收了不可计数的礼品。

包括金江镇的。

勋贵们之间,出手大方,随意的一份礼物,都够几十户百姓的终身之用。

外面的大礼物不提,内院妇女之间的小礼物。

不提南安太妃,北静王妃的出手,只其中一名普通命妇,送给五位小姐的见面礼。

一份中就包含金戒指五个,玉戒指五个,腕香珠五串。足够普通百姓之家终身之用。

更不提王妃之间的出手,更不提贾母受到的礼物之丰。

京城中传统的四王八公不提,还有众多的侯爵,以及多年来,新的王爵和侯爵。

光这些勋贵之家的人情往来,就足够支应陕西之用。

大周的京城,有百万的人口。

一个贾府,内外有上千名的奴仆。

京城有皇城,宗室,勋贵,大臣,官员,武将,差吏,庞大的统治阶层。

百万人口中,有几成是他们的奴婢,或者依托这些阶层,获得生计的百姓。

光靠俸禄,又如何养得起奴仆,还有奢靡的生活呢。

漕河的尽头,天津的码头上,送礼的船,都是以船为单位,运送到此地。

私人送给私人是小头。

地方衙门,输送到京城各司部公衙才是大头。

这都是人情世故。

是升官之道也。

~~~~~~

辽西。

因为陕西民乱肆虐,已经无力压制,加上各地的反对,因此五万国内援军,并没有按照忠顺王的想法留下来。

不是朝廷不愿意,而是力有未逮。

国内需要精兵压制地方。

忠顺王可以重新募兵,但是手里的精兵却不能留下了。

北镇开始建立,精兵调离了辽东,蛮族龟缩到了辽东北部一带,金江镇彻底成为了一头噬人的凶兽。

无人可以压制。

“任何一方势力的兴起,乃至它的衰落,绝对不会来自外界,而是因为败在自身。”

越是一切都在向好的局面发展,唐清安越是谨慎。

“金江镇官员将领之间,严禁送礼,发现一起,严惩一起,绝不姑息。”

唐清安以平辽侯的名义,从节度府下公文到各地。

今日你送一两,明日他送十两,后日就送百两,这些送出去的利益,都要换回更多的好处。

往来之后,最后还是落到了百姓的头上。

虽然知道不可能彻底杜绝,但是正如后世一般,时不时三令五申,谁敢违犯,就严厉处罚谁。

“任何官员举办各事,以此收取礼金礼品的,任何人都可以举报,官员以贪污论罪,送礼之人以贿赂论罪。

所清查出的财物,全部归举报之人,任何人敢报复举报之人,则处以极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