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章:被动的饥饿营销(1 / 2)

加入书签

“哟,浩俊,你在做什么呢?”

这天陈养喆从顺洋集团回到正心斋,刚进书房,就见原先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个四四方方的玩意,自己的孙子正在跟一个身穿三星通讯的工人在摆弄着这玩意。

工人见到陈养喆立马从椅子上蹦了起来,一副不知所措的模样,秦浩则是冲电脑显示屏后面探出脑袋对陈养喆笑道。

“爷爷,我送你的礼物,看看喜不喜欢。”

陈养喆摇摇头,一副不感兴趣的样子:“不就是计算机嘛,爷爷我又不是没见过。”

“爷爷,这可不是一台普通的计算机,采用的是英特尔最新一代的奔腾cpu586.......”

秦浩之所以对这款cpu如此上心,根本原因不在于这款cpu本身的性能有多强大,而是他很清楚,“奔腾”处理器开启了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属于互联网的时代即将来临。

“爷爷,您知道吗?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抛开电话,跟大洋彼岸的陌生人进行实时沟通,我们再也不需要什么传真机,只要发送电子邮件就可以跟欧美商家讨价还价,同时我们还可以把顺洋跟三星的产品放到上面进行展示,让全世界的消费者都能看到我们的产品!”

看着孙子侃侃而谈的样子,陈养喆不服气的道:“别以为你爷爷我就是个老古董,因特网嘛,爷爷知道。”

安装网络的工人走后,陈养喆这才对秦浩道:“你小子跟我说了这么多,究竟想干什么,直说吧。”

秦浩郑重地道:“爷爷,您当初的决定是对的,半导体行业即将迎来爆发式的增涨,我们是时候扩大生产规模了!”

经过这么多年的相处,陈养喆也了解孙子的性格,在这种大事上,孙子是不会开玩笑的。

顺洋半导体,这么多年从最初的亏损严重,到后来的稍有盈利,一共花了6年时间,而这六年里,顺洋集团的其他业务都获得了至少十倍的增涨,这也导致股东们对他颇有微词,一个项目撑了六年,投入那么多资金,仅仅只是不亏本,这对于资本家来说,简直就是血亏。

如果真的能跟孙子所说的那样,顺洋半导体就算是彻底翻身了,陈养喆也可以狠狠的出一出憋了多年的恶气,让那些笑话他看走人的家伙睁大眼睛看看,他陈养喆的眼光究竟怎么样!

不过,激动过后,陈养喆又觉得不对劲,孙子以前可是从来没有直接插手过顺洋集团的业务,这次怎么会这么上心?

“你小子是不是在打什么坏主意?”

秦浩嘿嘿一笑,陪着笑脸:“瞧您说的,我能打什么坏主意,就是,我打算把三星集团的业务拆分一下,成立一个三星电子的子公司,把手机跟新开展的电脑业务一起装进去。”

陈养喆忍不住笑骂:“还说没打坏主意,你这可是在进行架构调整,这么大的事情,你就随口一说,就想让爷爷答应啊?”

“怎么就是随口一说了呢,三星集团的股东大会不是正在举行嘛。”

陈养喆没词儿了,这还真是,三星集团目前就他们两个股东,而且孙子还是大股东。

“唉,好吧,谁让你是大股东呢,我就算是反对也没效果吧?”

“怎么会呢。”

“小滑头!”

陈养喆算是看明白了,这小子跟自己的性格一模一样,看准了的事情,哪怕全世界反对都会固执己见,不过陈养喆也没打算反对,就像顺洋半导体一样,如果不是自己当初的坚持,恐怕早就被小日子给吞掉了。

“你是打算做第二个ibm?”陈养喆的语气变得严肃,眼神也随之变得锐利。

秦浩澹澹一笑:“ibm?不,ibm的模式太笨重了,想要把自己吃成一头大象,最后却成了毫无攻击力的家猪。”

傲慢似乎是欧美大型企业的通病,大型欧美企业最终要么靠垄断成为行业巨头,要么最后因为各种骚操作把自己玩死。

ibm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从八十年代开始,ibm就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整个家用计算机领域几乎是无敌的存在,或许是这种“无敌”的错觉让ibm觉得自己真的可以一统江湖。

先是跟微软决裂,随后又跟软件厂商划清界限,拒绝兼容外部软件,最终导致ibm的市场销量一泻千里。

“说说你打算怎么做?”陈养喆饶有兴致的问。

秦浩不紧不慢的说道:“首先,冷战结束之后,全球贸易兴起是必然的趋势,随之带来的庞大交易数据,必然引爆计算机市场的庞大需求,不管是公共领域,还是家庭领域,市场需求都会不断攀升。”

“ibm的衰退是必然的,现在之所以还没有崩盘主要是因为还没有任何一家电脑厂商能够拥有它的出货量跟售后质量,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短时间内,冲击ibm的市场,将它从神坛上拉下来!”

陈养喆没想到孙子的野心这么大,思索片刻后,语气凝重的道:“要做到了这一点可不容易。”

“当然,单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肯定是不行的,我们需要更多的朋友!”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陈养喆眉毛一抖,惊讶的望着秦浩:“你的意思是,跟英特尔、微软合作?”

“不止是英特尔和微软,还有所有的软硬件厂商!”秦浩补充道。

陈养喆闻言手指不断敲击着桌子:“可是,这样一来,我们不就是一个组装厂商吗?所有核心的东西都是别人的。”

秦浩点点头:“从某种意义来讲是这样的。”

“但是爷爷,这就是未来的趋势,将来所有的行业分工会越来越明细,一家企业要完全掌握一条产业链所需要付出的资金成本、时间成本实在是太高了,而细致分工之后很多中小型公司就可以趁机突围,只要在单个领域做到市场前列,就能够生存下去。”

“在全球化贸易的脚步下,我们只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深耕下去,等做到一定规模之后,再去向上下游产业链渗透也来得及,而且只要我们的规模做起来,顺洋半导体的订单也会越来越多,订单多了自然就有钱投入技术研发,这是一个正向循环。”

陈养喆沉思良久,拍了拍秦浩的肩膀,笑骂:“你小子是不是当初做移动电话的时候,就已经在打这个主意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