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5章 朱老板的怀疑名单(1 / 2)

加入书签

李霖先揣摩了一下朱元璋的意思,然后笑着说道:“回禀皇上,扬州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所以很难买到粮食,即便可以买到,粮价也有些偏高,微臣觉得倒不如回应天府收购粮食运过去,这样也能划算一些。”

李霖并没有说扬州的问题,他只说了自己遇到的问题,不过其中的潜在意思也很明显!

如果朱元璋接着问,他就接着回答,对方若是不愿意问,他也就不再回答。

果然,听到李霖的回答之后,朱元璋没有马上询问,而是皱着眉头沉思了许久,估计心里又在权衡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

思索了片刻之后,朱元璋板着脸说道:“不对劲儿啊!就算是扬州的粮价偏高,又能高到哪里去?你这个腰缠万贯的大财主,还会在乎这几个小钱么?”

“回禀皇上,二两银子一石的粮食,微臣自己一个人吃倒也没什么,可若是想要让上千名百姓吃饱肚子,微臣根本供应不起啊!”李霖苦笑着说道。

“什么!你再说一遍!多少两银子一石粮食?”

此刻朱元璋说话的声调都变了,明显愤怒到了极点!

朱元璋早就知道扬州有问题,也知道有人会在他重建扬州的时候捞油水,可是二两银子一石粮食的物价,这真是逆了天了!哪怕是在大灾之年,也从未出现过这么高的物价啊!

“皇上,微臣所言句句属实,若是皇上不信,可以派人调查,扬州城江都县的上千名百姓都可以作证!”李霖非常认真的说道。

“反了!反了天了!二两银子一石粮食!谁给他们这么大的胆子!这还是咱的大明么?”

朱元璋顿时气愤的怒吼起来,桌子上的奏折全都被他摔在了地上!

朱元璋知道有人会贪,但是根本想不到那些贪官污吏会贪到这种程度!

李霖站在一旁没有说话,也没有开口劝阻,因为他知道这时候就算劝了也没用,反而还会有可能给自己招惹麻烦!

片刻之后,朱元璋心中的火气稍微消了一些,然后拉长脸说道:“除了粮价的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回禀皇上,微臣暂时并没有遇到其他的问题,微臣已经让人给扬州的百姓送去了一万石粮食,暂时能够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了。”李霖恭敬的说道。

“呵呵,一万石粮食就能解决问题么?一万石粮食能够让苏州迁徙过去的百姓吃几天?那可是数万……”

话刚说了一半,朱元璋瞬间闭上了嘴,脸色一下子阴沉了下来!

他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因为他意识到了另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扬州现在根本就没有那么多人口!

“李霖,你刚才说江都县有多少人?”朱元璋眯着眼睛,一身的杀气没有任何掩饰的释放了出来。

“回禀皇上,微臣当时走的急,并没有仔细清点人数,不过苏州迁徙过去的百姓加上江都县的百姓,应该有上千人吧。”李霖想了想说道。

“混账!”

朱元璋一巴掌拍在书桌上,书桌上的花瓶都被直接震碎,吓的两侧的小太监噗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

“皇上息怒!”李霖也赶紧在这时候小声的劝了一句。

“息怒?你让朕怎么息怒!你说!苏州百姓到底有多少人迁徙到了扬州?”朱元璋大声的怒吼道。

“回禀皇上,微臣当时带走了数百名苏州迁徙过去的百姓,户部的官吏说这是第一批迁徙的百姓,之所以人口数量比较少,主要是因为苏州的百姓水土不服,染上了病症,所以死的比较多。”

李霖将当时户部那些官吏对他说的话全都和朱元璋重复了一遍。

当朱元璋听到这些话的时候,直接大声怒吼道:“放屁!全他娘的放屁!户部跟咱禀报的第一批苏州百姓迁徙人口有五万人!从苏州到扬州这才多远啊!怎么可能让这五万人死的剩下了几百人!”

不用多想,这肯定是户部虚报了人口数量,坑骗了老朱的银子!这让爱财如命的朱元璋根本无法接受!

此时的李霖站在一旁不发表任何意见,免得对方到时候心情不爽,又过来找他的麻烦!

原本朱元璋以为扬州的问题没有多大,在如今这个局势紧张的节骨眼儿上,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大家不把事情弄得太难看,这事儿也就过去了!

可是到了现在,那些人不但不明白他的心意,反而把他当成了大傻子!他这心里怎么可能不恼怒?

“二虎!”

“卑职在!”

“去把户部尚书、户部左右侍郎,全都给朕带过来!”

“卑职遵命!”

二虎不敢耽搁,立刻带着锦衣卫去请户部的这三位大臣!

这时候李霖开口说道:“皇上,您若是没有别的什么事情,微臣就先告退吧?微臣打算明天就回扬州,立刻安顿苏州迁徙过来的百姓。”

“别急着走,一会儿和户部的几个人聊聊再说吧。”

朱元璋怎么可能让李霖现在离开,他就是要让对方和户部的众人当面对质!

李霖此刻也是相当的无奈,朱元璋这是非要让他当恶人啊!他现在也只能听从对方的安排。

片刻之后,户部的三位大臣都走了进来。

户部尚书杨思义和户部左侍郎汪睿都是一脸懵逼之色,并不清楚朱元璋为何把他们叫过来。

然而一旁的户部右侍郎郭桓却是神色异常紧张!

“杨思义,苏州百姓迁徙到扬州的事情安排的怎么样了?”

朱元璋强行压制着内心的愤怒,并没有立刻发火,所以说话的语气还算温和。

“回禀皇上,第一批苏州百姓已经全部迁往扬州,共计五万人,第二批迁徙的百姓已经在路上,估计七天之内就能全部安排妥当,同样也是五万人,微臣计划等到秋收之后,再以具体的情况决定是否迁徙第三批人口。”户部尚书杨思义如实禀报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