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7章 要有大动作了(2 / 2)

加入书签

这时候他再次对着李霖恭敬的拜了拜,然后认真的说道:“多谢辽东王援助在下!若是今后我真的当了皇帝,一定会给你所有你想要的赏赐!也绝对不会干出鸟尽弓藏的事情!如果违背我今天说的话,就让我朱棣不得好死!”

朱棣直接对天起誓,这已经算是最有效的承诺了!

李霖闻言笑了笑:“皇上,也一定会尽心尽力的辅左皇上!”

“多谢辽东王!”

朱棣此刻也十分的激动,因为只要得到了李霖的支持,推翻朱允炆就基本上等于十拿九稳了!

“辽东王,接下来您有什么安排没有?”姚广孝这时候忍不住问道。

“当务之急自然是要让主公尽快的挥师南下,也只有如皇宫抓捕朱允炆,大事才能成!”李霖认真的说道。

“可是眼下黄河沿线的防守犹如铁桶一般,我的人马根本无法南下攻入洛阳啊!”朱棣十分苦恼的说道。

“若是想要尽快的南下,第一个方案是尽快攻取济南,占领这个沟通南北的交通要塞,第二个方案是绕道徐州,从县城小道偷偷潜入洛阳。”李霖说道。

“可是济南城是由铁铉亲自镇守,他在城门口画了高皇帝的牌位,我根本无法攻城啊!若是绕道徐州的话,兵力又会十分分散,而且一旦被发现,就成了瓮中之鳖啊!”燕王朱棣担忧的说道。

“如果主公要攻取济南,那么您也可以画一个牌位,例如您祖父的牌位,若是您觉得此事不妥,可以派出轻骑发动闪电战,只需很少一队人马就能斩首成功,毕竟您现在是清君侧,只要杀了朱允炆,谁还能继续与您对抗?”

李霖这么一说,朱棣恍然大悟!

“辽东王果然足智多谋!我当初攻打济南城的时候怎么没有想到把我爷爷的牌位请出来!”

朱棣觉得李霖这一招实在太妙了!虽然他不能攻打他父亲的牌位,但如果请出了自己爷爷的牌位,那么攻打自己父亲的牌位也就变的理所应当了!

不过一旁的姚广孝还是笑着说道:“主公,请祖宗牌位虽然行得通,但是容易造成舆论,这对于咱们来说影响不太好,贫僧觉得辽东王的斩首行动倒是很不错,说不定能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姚广孝觉得发动偷袭是最合适的,就算是失败了,对他们来说也没有太大的损失,可万一成功了,就能免除巨大的危机!

朱棣仔细想想也确实如此,不过他还是要多做一些准备,所以就问道:“辽东王,我先派遣一支轻骑发动偷袭,不过除此之外,我还要再做哪些准备?”

“主公的主力军不需要有任何动作,因为这是要牵制李景隆和铁铉的主力部队,否则一旦咱们有大动作,就会被他们发现异常!”新笔趣阁

李霖建议朱棣按兵不动,这样才能发挥出出奇制胜的效果!

朱棣想想也是,所以就完全听从李霖的安排。

三人谈完了计划和安排之后,姚广孝和朱棣就迅速的离开,李霖接下来也得给自己好好的安排一下了!

“左千户,这段时间会有大动作,你让兄弟们都谨慎一些,另外你亲自去一趟辽东,让咱们的将士做好随时发动战争的准备。”

李霖先让左仁凤回辽东,因为辽东是他们的大本营,只要辽东还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不管谁当皇帝,都不敢轻易的招惹他们!

左仁凤回辽东之后,李霖又给江西洪都府的蒋瓛飞鸽传书,告诉对方要提前调整好资金分配,防备全国暴乱造成的各方面恐慌和影响!

随后李霖又觉得这金陵城恐怕不怎么安全了,所以就赶紧携家带口前往扬州!

扬州是李霖除了辽东之外的第二大本营,虽然扬州没有太多兵马,但是扬州完全可以做到全民皆兵,即便扬州不是李霖的封地,李霖在这里也算是无冕之王,因为这里的百姓都非常的拥护他!

除此之外,扬州还拥有整个大明最大的兵工厂,虽然平时兵工厂的调度都归官府管控,但只要李霖说句话,不管多大的官在这里都不好使!

三天之后,李霖全家老小都抵达了扬州城,并且直接居住在兵工厂之中,这里绝对算安全了!

随后李霖又调整了兵工厂的护卫,也让下面的人都闭上嘴,别把他已经抵达扬州的消息传出去,免得节外生枝。

七天之后,燕军一支轻骑突然绕道徐州,悄悄的潜入了洛阳城。

身手矫捷的燕军高手潜入皇宫的第一件事不是杀人,而且立刻放火焚烧宫殿,并且都换上护卫的衣服,大肆宣扬朱允炆被烧死了!

如此一来,宫中的宫女太监都乱成了一锅粥,一个个慌忙的不知道要怎么办。

那些护卫一个宫殿一个宫殿的寻找,却又根本找不到朱允炆的影子,所以也跟着担忧了起来,因为一旦皇上真的被烧死了,他们这些人就属于严重失职!不管接下来谁继承皇位,他们这些人都难免一死啊!

就在宫里的众人慌乱的寻找朱允炆的时候,宫外又突然传来了一阵厮杀的声音!

原来朱棣并没有返回军营,而是先给朱高炽飞鸽传书,让对方派遣刺客潜入皇宫放火,他自己则是四处游说各路藩王支持他清君侧,并且保证不管成败,都不会连累众人。

所以各路藩王都愿意借给朱棣兵马,不过都是在暗地里支持,表面上不敢声张。

相比之下,李景隆就比较高调了,他一听说朱棣亲自带领大军兵临城下,就立刻打开城门放朱棣的兵马入城,要不然朱棣也根本不可能如此顺利的攻入洛阳!

.

水吐不服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