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幕后的策划(1 / 2)
朱祁镇虽然一心想要北伐,不过现在他早已经不是那个冲动的孩子,他做事情还是比较谨慎的。
朱祁镇先把边塞的于谦调了回来,让对方协助自己稳定朝中的局势。
于谦回来之后,朝堂的局势瞬间改变了不少,原本那些嚷嚷着支持北伐和不愿意北伐的人都闭嘴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一开口,就会被于谦他查到心思,那个时候就很难再说清楚了!
不过于谦并不是一个因为自己的官职权力大就忘乎所以的人,他做什么事情都尽职尽责,根本不可能因为立场不同就对那些反对自己的人落井下石。
自从三杨离世,于谦就成了大明的中流砥柱,不但深得皇上爱戴,文武百官也根本找不出他的任何麻烦。
这倒不是说明于谦做人圆滑,八面玲珑,主要是因为于谦刚直不阿,从上到下,里里外外都是干净的!
也正因为于谦太干净了,所以很多人都想在暗中除掉他,只不过大家都只是在心里想一想,并不敢真的付诸行动!
“于谦,现在朝堂之上的情况大致就是这个样子,大臣们叫苦,战士们没有军饷,老百姓的父母官更是横征暴敛,明明是他们犯的错,是他们对不起天下的百姓,可是老百姓却把这些责任都算到了朕的头上!”
朱祁镇叹了一口气,对于这种事情,他现在也是想不到任何解决的办法,只希望于谦能帮自己解决这个难题。
于谦皱着眉头思考了片刻,然后说道:“皇上,从目前的这个局势来分析的话,确实不适合北伐,肃清大明的那些蛀虫才是最重要的!”
朱祁镇闻言点点头:“朕也是这么想的,北伐早晚都可以北伐,但是清除这些贪官污吏却刻不容缓,只不过朕听说下面的贪官污吏太多了,到时候抓了那么多人,谁来帮朕治理大明啊?”
“皇上,大明人才济济,挑选栋梁之才很简单,只要将三年一次的科考改为两年一次或者一年一次即可,至于那些贪官污吏,都要立即清除,只是微臣现在还想不到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于谦虽然聪明,但是现在这么严峻的问题摆在他的面前,他也很难想办法解决这个事情,因为这些贪官污吏都有着各种保护伞,以他的个人能力来说,最多只能扳倒三品以下的官员,再往上就根本撬不动了!
抓一些小喽啰虽然也能让于谦心里高兴,但是这种成就感太弱,于谦根本不想去管这种事情。
可现在朱祁镇还指望着于谦帮忙解决难题,若是于谦都无法解决,那就说明这个问题很可能就是错的!
所以朱祁镇这个时候又忍不住说道:“现在你于谦都无法解决这个难题,是不是说明咱们的思路是错的?毕竟历朝历代都会有贪官污吏,要不咱们先来个杀鸡儆猴吧?”
杀鸡儆猴一直都是整治贪官污吏的惯用手段,毕竟想要彻底铲除这些贪官污吏实在太难了,说不定很可能会动摇大明的根基!
不过于谦马上说道:“皇上,治理贪官污吏务必要严!若是仅仅采用杀鸡儆猴的办法,估计过不了几年时间,就会再次涌现一大批贪官污吏,到时候受苦受难的还是大明的百姓啊!微臣觉得应当效彷太祖高皇帝!”
于谦知道在大明初期是实现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官场清廉之风,因为太祖高皇帝杀伐果断,眼里容不得沙子,只要是贪官污吏被发现了,最轻也得发配辽东,一般都是人头落地,更有甚者会被剥皮楦草!
朱祁镇一听到于谦提起朱元章,他的心里就不由得有些紧张,因为朱元章的名头实在太大了,给他这个后背的压力也太大,他也非常清楚,自己根本就没有老祖宗的决心和手腕啊!
“太祖当年用了雷霆手段解决了那些贪官污吏,朕也非常佩服,可现在的大明并非建国之初,这里面的牵扯太大,若是也这样追究下去,必然会动摇国本啊!”
朱祁镇分析的也是有些道理的,因为朱元章时期的大明刚刚建国,地方势力并不算强,豪门望族也没有太多的积累,皇亲国戚更是没有几个。
而现在地方豪强的势力已经不容小觑,豪门望族一直都把持着整个朝堂,皇亲国戚更是盘根错节的发展了一大堆,若是朱祁镇做的太绝,估计最先造反的就是这些皇亲国戚!
于谦听到这些话,也知道朱祁镇的内心还不坚定,毕竟这种事情确实不能过于急躁,否则真的很可能酿成大祸!
“皇上,要不微臣就按照您说的那样,先来一个杀鸡儆猴,让上面的那些人都夹着尾巴做人,等咱们将下面的那些小喽啰全部收拾干净之后,再回过头解决上面的大麻烦!”于谦想了想说道。
“眼下也只能如此了,只不过有那些保护伞给下面的人遮风挡雨,恐怕你调查起来也不容易,你想要朕给你提供什么帮助?只要是朕能够办得到的,就一定帮你!”朱祁镇认真的说道。
“多谢皇上替微臣着想,不过微臣现在最想要的就是经商一道的人才,否则恐怕很难找到那些人贪赃枉法的证据!”
于谦心里也很明白,这些人贪赃枉法肯定是从官商勾结开始,他能解决的也就是下面的小吏和那些商人,所以就需要有人精通经商一道,否则连人家做的假账都看不出来,到时候他怎么查人家官商勾结的罪证?
“翰林院、内阁和国子监的官吏你随便挑选,不过这些人必须可靠,否则恐怕还是很难查到罪证!”
朱祁镇给了于谦最大的调动权限,朝中的官吏他都可以随意差遣,但是这次必须做出一些成绩才行!
为了不打草惊蛇,于谦带着一批锦衣卫乔装打扮成商人前往浙江。
浙江一直都是大明最富裕的行省,盐税、矿税、商税和海关都是全国之最,全国最富有的商人也都在这里,这也是于谦为什么要来浙江的原因。
然而到了浙江之后,于谦发现这里的经济状况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好,看上去甚至比较萧条。
码头港口的船只十天半个月才会出海一次,远洋的商船更是大半年都没有出现一次!
整个浙江行省的诸多府县也都是如此,以前的丝织大户都处于暂停歇业状态,漕运、货物、紧缺物资都不怎么景气。
唯一看上去有些起色的反而是粮食!漕运、港口和陆路运送的货物基本上清一色都是米面粮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