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共济(1 / 2)
烛火在风中摇曳。
让整个船内人影晃动,李定国任凭风儿吹过脸颊,闭上了眼睛,似乎不想回答这个问题。
顾炎武也不回答,自顾自又喝了一杯。
过了一会,李定国才说道:“陛下是软弱了些,可是任然不失为一位仁善的天子。”
顾炎武摇头。
李定国好不容易找到了论点,岂会让顾炎武这样轻易就否定,于是说道:“几个月前鞑清犯我贵州,危及云南,朝中大臣,包括我想让坚壁清野,不留一粒粮食给鞑子,但是陛下拒绝了,说是这样会让许多无辜的百姓死于饥荒之中,实在不忍看到。”
坚壁清野四个轻飘飘的说来简单,但是真的实行,那落在地方上便是将粮食农田,甚至附近的森林都焚毁,制造大片无人区,让敌人没办法就地征粮,从而让地方粮草耗尽而自行退去。
四川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在满清与大明双方共同努力下,互相拉锯好几年,将天府之国活生生的搞成了一片白地。
死于刀兵下的,未必有饿死的多。
但偏偏这样的做法,在战争又是正确的。
原本的时空,昆明就是在朱由榔的坚持下没有坚壁清野,让满清就地获得了大量的粮食,原本只能坚持半年的粮草,足足在昆明收集到了清军两年所需的粮草。
这也是南明被清国一举覆灭的主要原因之一。
战争从宏观上或许有正邪之分,但落到每一个百姓身上那便是刀刀是血肉,大清在杀人,大明也在杀人。无论他们是作为大清之民还是大明之民,这都是不能改变的现实。
所以顾炎武面对李定国的话,依旧轻轻的摇头:“此事我也有所耳闻,陛下是仁善之人,但不是仁善的天子。”
李定国皱眉,似乎不同意顾炎武的话。
“在鄙人看来,能使百姓不受饥寒之苦者是仁德之君,能使百姓免于严刑酷法者是仁善之君。此二者皆不是陛下能为之。”
面对顾炎武如此狂悖的言语,李定国一时不知道对方打的是什么主意。他虽然是造反出身,但对于皇帝那是有一种天然畏惧的,所以他沉默以对。
顾炎武顿了顿,说道:“继社虚君实相,天下为公的理念不知晋王是否有所耳闻。”
李定国点了点头。
顾炎武接着又问:“那晋王对继社的理念怎么看?”
这一问,让李定国顿时有些茫然,他本身对这种学说,是反感的,但是偏偏又觉得对方说的好有道理,也不知怎么反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