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收购《世界日报》(1 / 2)
席卷纽约的沙尘暴,足足持续一个下午才结束。
沙尘暴虽然离开了,但是它所产生的问题才刚刚开始。
从露易斯家中出来,整个街道已经被覆上了薄薄的一层沙尘,大街小巷中随处可见拿着铲子和扫把清理的身影。
市区的能见度变得极低,如果不是有着【超级透视】存在,柯林甚至看不清街区转角信使报社的方向。生活在附近的居民,只能摸索着在雾沉沉的街道中行走,一些人甚至在身上绑上了绳子避免转身的时候找不到回去的路。
然而,纽约还是受灾最轻的城市。
据说,更远的芝加哥落入市区的沙尘高达1200万吨,单是清理就花费了数月之久。
甚至连远离大西洋海岸300英里的海轮都盖上了一层棕色的毯子。
沙尘暴的肆虐,同样也促成了‘造雨生意’的繁荣,不仅仅是在各个城镇就连纽约的大街小巷中也出现了这群人的身影。
美国‘造雨生意’的历史并不算悠久,最早起源于1902年,一名叫做查尔斯·哈特菲尔德的销售员,他将23种化学成分组成试剂,将其命名为‘雨水促进剂’。凭借着对天文知识的了解,以及销售员的推销天赋。
从1902到1904年,短短的两年时间,查尔斯的人工降雨费用便从50美金涨到了1000美金。
尽管如此,仍有络绎不绝的人来请他降雨,查尔斯也因此得了一个绰号“造雨者”。
凭借着自己“造雨者”的身份,查尔斯顺风顺水的生活了很久,直到1915年底,他收到了圣地亚哥政府的邀请,负责一场求雨工作。
当时圣地亚哥几乎一整年都滴雨未下,旱情严重到了极点。
因此不得已之下,政府只能将希望放在查尔斯这个名声在外的“造雨者”进行降雨。
收到邀请谈好价格之后,查尔斯很快就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他在莫雷纳水库边架起了一座高达六米的台子,在上面放置了一口大锅,锅内盛满了清水。之后将一瓶“雨水促进剂”倒入锅中,锅内顿时腾起一阵阵浓雾。
据当时在场的围观者描述:“那味道仿佛是奶酪工厂爆炸。”
查尔斯的降雨很成功,或者说过分成功了一点。
从1916年1月5日开始,大雨变成了暴雨并一直持续到10日。成为了洪灾,圣地亚哥损失惨重,两者也因此而对簿公堂,从1916年到如今已经打了十几年的官司,却始终没有任何的结论。
虽然在之后,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针对这场暴雨和洪灾从新进行了调研,发现,早在1916年1月5日,圣地亚哥附近的气象监控点就采集到圣地亚哥及其周边地区有暴雨正在酝酿。
然而,‘造雨生意’也因此而繁荣起来,在查尔斯·哈特菲尔德出名的十几年时间里,各种打着人工降雨名号的人层出不穷。尤其是在沙尘暴肆虐的干旱地区,更是将希望寄托于这些人的身上。
柯林曾经在报纸上看到相关的广告,一个名为特克斯·桑顿的人信誓旦旦的保证,自己手中的药剂能够让天空下雨,甚至阻止沙尘暴的产生。
这样明显带着噱头的描述,居然真的引发了不少人的相信。
据说,纽约市也有一群人,打算集资请对方来阻止沙尘暴,显然这场席卷城市的沙尘暴已经在不少人心中留下了巨大的阴影。
然而,柯林清楚,这种做法显然是无用功。
这场沙尘暴将会足足肆虐十年之久,给所有人留下“肮脏的三十年代”的深刻记忆。
“肮脏的三十年代”或许会成为历史,但是它所留下的痕迹却始终铭刻在一代人的记忆当中。
而和他们的记忆一同流传下来的,同样还有《信使每日报》中那期关于沙尘暴的《超人》连载。
随后的数十年中,那些经历沙尘暴的见证者每每提起那场惊心动魄的灾难,总是不好忘记《超人》中的这个故事。
……
充斥纽约的沙尘,直到第二天才彻底的消开。
信使报社,柯林连同小约翰一行人花费了小半天的功夫,才将屋顶以及周围的沙尘彻底的清理干净。
从广播报道来看,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造成了数十人的死亡,以及超过千万的损失。
很多在街道的流浪汉根本就来不及躲避,而‘胡佛村’更是有数以百计的家庭,在沙尘暴中失去了自己唯一生活的庇护场所。
那种单纯用木板拼凑起来的房屋,根本就抵挡不住沙尘暴狂暴的力量。
城市的街道虽然清理出了能够通行的道路,然而铁路却依旧无法正常的通行。
根据铁路公司的说明,它们需要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才能够把覆盖在铁路上的沙尘清理干净,同时被沙尘暴淹没的不仅仅只有汽车,铁路公司也有两节火车被掀离了轨道,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一场巨大的沙尘暴,导致柯林原本计划的旧金山之行一再的拖延,却也给他带来了意外的收获。
“《世界日报》目前的目前的持有者斯克里普斯-霍华德报团打算抛售这一报纸。”
这是朗格·沃斯特在席卷纽约的沙尘暴离开第二天,给柯林带来的消息。
距今未知,《世界日报》已经换了三任主人。
1911年,约瑟夫·普利策曾在去世的遗嘱中规定:世界报永远不得出售。
然而,大萧条的出现却改变了这一切,1931年,普利策的儿子赫伯特在经济大萧条时把《世界日报》售予斯克里普斯-霍华德报团。为此,赫伯特还专门聘请律师,经过一番颇费周折的司法程序,包括更改报纸的名词,最终修改了普利策的遗嘱。
斯克里普斯-霍华德报团在接手《世界日报》之后,曾尝试将报纸做起来。
为此他进行了各种努力,包括山寨超人的连载,也是在斯克里普斯-霍华德报团时期所发生的。
只是,大萧条的浪潮比想象中更加勐烈,而之前山寨超人的事件也对《世界日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打击。
柯林凭借着《超人》的畅销,使得《信使每日报》成功崛起。
《世界日报》却因此陷入消沉,而导致斯克里普斯-霍华德报团决定抛售报纸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来自于这几天发生在纽约的巨大沙尘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