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日月同辉(1 / 2)
叶枫在台上缓缓地收起折扇,他很清楚那七位仁兄此刻正在远处观察着自己,听着自己会说些什么。
只见叶枫微微一笑,道:
“儒释道三家,无数岁月之间互有攻讦,其实那是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
此言一出,普弘和尚、张子陵真人和程喜圣人无不目光一凛,看向叶枫的眼神无不凝重了几分。但是却见叶枫依然泰然自若,三人不由得心生和那黑袍人一样的想法,这个年轻人不简单。
他们可是半步真祖,即便只是凝视对方,即便不使用任何力量,普通人也会被压抑窒息之感,甚至是死亡亦有可能。所以他们已经确信,眼前的这个少年并非毫无修为。于是再细细观察之后,终于发现居然是没有灵根的状态下达到了元婴境。的确是匪夷所思的手段。看来眼前的少年真的是和那个“大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很有可能是对方的真传弟子。毕竟,对儒释道有这般悟性,如果是自己收下的话,也一定是当做真传弟子、衣钵传人去培养的。而能培养出儒释道三修的弟子,那么那个大人物他本人也一定是儒释道三修。不然不可能教出这样的弟子
而唯有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被他们视为是大敌的“大人物”
就听叶枫继续说道:
“这个世上本就没有十全十美之事物,儒释道亦是如此。因此他们之间的攻讦,虽说主要还是因为立场倾向,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各有其道理的。
“然而儒释道三家其实讲的是一个道理,都是在讲人的道理。他们都是在围绕“人”在做文章。人是三家共同的起点,只是他们角度和方向不同:儒家重求生、道家是养生,而佛家是乐生。具体点的话,
“儒家讲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修的是浩然正气,思想以德为基,本质上是进取的入世智慧,讲究仁、礼、中庸,通过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之以正则造化天下,修之以邪则生灵涂炭。
“佛家讲的是人与自己的关系,修四圣谛、八正道,思想以空为基,本质上是用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情,通过内观自性,解脱烦恼。六度轮回,渡人渡己,修炼戒定慧,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家化怨气,养和气,心无上正等正觉,慈悲入定,重在制心,明心见性,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信因果,渡人渡己,断烦恼,了生死,了世间一切痛苦。
“道家讲的是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道家修大气,养清气,无上无极,清静无为。思想以天为基,本质上是规律的出世法门,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致虚守静、无为而治。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借假修真促进身心和自然的和谐。它重在治身,养生,遁世穷万物,练心见性。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
“虽然三者区别明显,但是却依旧可以视为一体。因为一个字,那就是“心”,而这个心指的就是人之心。
“儒家,是要在社会礼崩乐坏、秩序紊乱的时候,为人的社会立一个东西。而这个东西在儒家叫良知,道家叫道心,而佛家叫佛性。但是正所谓不破不立,在立这个东西的时候,就要“破”。也就是说要把内心的脏东西,比如自私名利、蝇营狗苟等东西破掉之后才能立、所以道德经里面一直在不断地让你破。儒家在彰显良知,意在“立”,以让人活的有尊严,道家则是在破人的虚妄,旨在“破”,以让人的真心显现出来。不破不立,“破”和“立”本就是一体的,所以佛和道也本就是一体。如果在破立之后,一个人的道心、良知真真正正彻彻底底找到了的话,那会是一个什么状态?那就是:佛。佛教就在这里。
“所以在读《心经》的时候,“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就是佛,“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就是状态。而那个状态具体就是:“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当达到了这种程度,那个心如如不动,什么都不会有,万法不立,又能显示这个大千世界出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