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二十四章 吴兴沈氏(1)(1 / 2)

加入书签

[[第三百二十四章 吴兴沈氏(1)

雄才伟略?

任人摆布还差不多,古代有几个皇帝能不把名字当回事的?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条铁律被你赵彦深吃到狗肚子里去了!

当然,高俨本人是不在乎这个,可既然齐国往后标榜的是汉家正统,那就不能够忽视这个问题。

从秦始皇为了避讳赵政这个名字、改“正月”为“端月开始,再到汉代建立,为了避讳皇后吕雉,当时文书上凡遇雉字,均用“野鸡”二字代替。

后面的汉文帝刘恒把恒娥改名“嫦娥”,把恒山改为“常山”,齐国权臣陈恒于是也就成了“田常”,宣帝名刘询,故荀子在汉代又摇身一变成为“孙卿”,光武帝刘秀也曾一度把秀才的名称改为“茂才”,汉明帝叫刘庄,当时竟把《庄子》一书改称为《严子》…

所以避讳这玩意儿是汉民族的基操,其主要因素就是为了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并且将皇帝这一阶层与普通百姓剥离开来,增添一层神秘感,而后随着儒学的介入,这股风气愈演愈烈,如宋仁宗名赵祯,蒸包子蒸馒头的“蒸”字就得改为“炊”字,宋高宗名构,为避“构”字而牵及“够”等字达五十多个!

另外还有宋钦宗名赵桓,故齐桓公宋代成为齐威公,宋英宗名曙,薯药因此又改名为“山药”!

总而言之,齐国如果不能用血统说明自己是汉家正统,那就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来,否则等南朝士人一入邺城,发现满大街都是穿着兽皮袄子的赤膊大汉,一张嘴个个都带着一股子鲜卑大碴子口音,想让人家再生出归属感就难了。

所以回过神来的高俨有理由怀疑是那谢俨故意多嘴一问,想以此试探齐国朝廷是否具备汉家士族生根发芽的土壤,只是赵彦深在鲜卑人扎堆的齐国混得太久了,进而忽略了这些小细节。

偏偏他还得意忘形,自以为拿捏住了人家谢俨,说不定是人家故意凑上来让他拿捏的!

要知道陈郡谢氏衰落了这多年,加上又被宇宙大将军侯景记恨报复,已经远不是淝水之战时的那个谢家。

现在的谢家只是想在其余南朝大族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抢占先机,先拔得头筹,重塑当年北府的荣光,所以谢俨又怎么会在乎一个名字?

说不定他巴不得改掉了,只是在改之前先对外放出消息,说齐国皇帝胡人习性,不尊汉家教化,让其他那些举棋不定的大族再观望观望,谢家好趁机独占鳌头。

“臣疏忽,臣死罪!”

赵彦深被高俨几句话教训得服服帖帖,冷汗津津,当场拜倒在地久久不肯起身。

以他的年纪要是再受几回惊吓,只怕会立刻双腿一蹬一命呜呼,于是高俨只好让他起来,语重心长的说道:

“不过事情也不是没有补救的可能性。”

赵彦深急忙发问:“请陛下明示!”

高俨掏了掏耳朵,回想起最近在城中闲逛听到的一件趣闻:“寡人听说陈叔宝登基并未册立皇后,究其原因乃是太子妃沈婺华回乡省亲,待她想回建康时,偏偏适逢我齐军过江,阻隔了建康与外界的通道。”

赵彦深一怔,他不明白高俨为什么把话题扯到了原陈国太子妃身上,难道陛下又见色忘义了??

高俨被他看得浑身不自在,提高了嗓音解释道:“沈婺华出身吴兴沈氏,也是南朝有名的大族,其父沈君理博涉经史在南朝士林圈中素有闻名…”

赵彦深仍旧云里雾里:“陛下可否说得明白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