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七章 小小的赌局(1 / 2)
[[吕正凯带着两人进了店,就问叶晋觉得这里怎么样,当叶晋说他这里像是挂货铺的形式,他高看了叶晋一眼,笑着说,大多数人来他的店里,觉得这里像是杂货铺子。
吕正凯亲自给叶晋和柴民兴泡了杯茶:“说起来,我爷爷民国时,就是在京城一家挂货铺当伙计,我小时候,经常他听讲当初在挂货铺的往事,对挂货铺特别感兴趣,后来有机会,就决定也开一家类似的店。
“不过考虑到,现在如果开一家正宗的挂货铺,很可能做不长久,于是我就进行了一定的改良。也幸亏现在的人对挂货铺这样的形式不了解,否则我这里相对好一点的货,可能就卖不出正常的价钱了。”
在旧社会,挂货铺就是低质的代名词,比如,同一件成化青花三友图盘,如果在挂货铺可能会被当成是赝品,卖不出价钱,而如果是一家有名的古玩店,就能高价出售。
叶晋其实有一点很好奇,他刚才简单看了一圈,店里的东西,基本都看不出什么问题。如果店里只是单单一个品类,做到都是真品不难,但这里的货,种类五花八门,横跨书画、瓷器、玉器、杂项等品类,那就相当不容易了。
吕正凯总不会也是全才吧?
叶晋正想着有机会向柴民兴问一下,吕正凯却主动说了。
“说起来,我这家店铺之所以能开成,还亏的是我的师傅和几位师兄的帮忙,要不然,我一个人,何德何能,能够张罗到这么多品类的货。”
吕正凯的师傅陈尔明,是西京乃至国内有名的研究书画的专家,而且不单单是书画,其他方面也有所涉足。
陈尔明收过五个弟子,其中两个醉心学术研究,都是教授,一位鉴定书画的名家,一位开拍卖公司,最后就是吕正凯了。
师兄弟几个关系都非常好,都会相互帮忙,吕正凯这里的货,他们凭借自身的人脉和渠道,贡献了有一半的货源,再加上吕正凯借着陈尔明的人脉,以及自身的努力,就把这家特殊的古玩店给支撑起来了。
大家闲聊了一会,随即就谈起了之前的事情,叶晋将锦盒打开,正准备请吕正凯点评,就见从门外风风火火走进来三个人。
“秦老板,你们又怎么了?”
吕正凯之所以加了一个“又”,主要是因为秦老板和旁边的一位张老板,是一对冤家对头。
两人的店铺紧挨着。一开始双方还和和气气,有一次秦老板扫地的时候,正好有客人买东西,他把簸箕放到了门口,那天风比较大,簸箕里的垃圾一部分吹到了张老板的店里。
张老板那天心情不好,就过去找秦老板理论,吵得生意都黄了。
打那之后,双方就开始时不时发生一些口角,最后更是势如水火。
吕正凯跟两个人都认识,见他们这样都影响到生意了,就居中给他们调停,并表示,如果有什么矛盾,就来找他解决。
于是,隔三差五,吕正凯的店里,就会出现他们的身影,搞得吕正凯都不胜其烦,怪自己当初多嘴。
张老板气呼呼地说道:“让马老板给你说。”
马老板就给大家解释,西京电视台的都市频道,在西京古玩协会的支持下,准备了一档古玩节目,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由两位古玩从业者各拿五千块钱,在八仙庵淘宝,每人有三个小时的时间,三个小时后,以买到的古玩价值,决定胜负。
不过,决出结果之前,还有专家和嘉宾点评的环节。
秦老板和张老板,就是西京古玩协会的周会长推荐的人选。
要说,这个策划倒也有些噱头,既能体现出选手的水平,又有一定的对抗,嘉宾也能带动参与,如果拍得好,叶晋也挺想看的。
吕正凯心里嘀咕,这老周也真是的,就喜欢拱火。
“你们这是准备开拍了?”
马老板说:“还没有,周会长让我带他们先熟悉一下流程。”
吕正凯说道:“哦,这是要我当评委了?”
不过,张老板和秦老板一副生气的模样又是怎么回事。
“本来是不想麻烦你的,只是他们对我给出的结果有异议。”
马老板有些郁闷,本来他就跟周会长说,到时直接带着他俩到吕正凯这里来,也省得麻烦,周会长却说,不用麻烦吕正凯,让他点评一下,应该不会有问题,结果还不是要来找吕正凯解决。
秦老板瞥了张老板一眼:“有些人,就是输不起。”
张老板怒道:“谁输不起了!”
吕正凯连忙挥了挥手:“行了,你们吵就能解决问题了?把东西拿出来吧。”
随即,秦老板拿出了一件青花鸳鸯笔洗。
这件鸳鸯笔洗造型丰富多彩,情趣盎然,而且工艺精湛,形象逼真,作为文案小品,不但实用,更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
吕正凯看过后,又请叶晋和柴民兴看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清中期的作品,各方面都可圈可点,以现在的市场行情,应该能卖六七千。
秦老板微微仰着头,趾高气扬地说:“怎么样,吕老板也说值六七千了,你还有意见?”
张老板哼了一声:“我刚才有说,认为马老板的估价不对吗?”
“哦,那你的意思是说,马老板把你的东西看错了?”秦老板阴恻恻地说道。
马老板打起了圆场:“我水平有限,看走了眼也有可能嘛。”
张老板说道:“马老板,我对事不对人,我确实觉得你给的估价低了。”
说着,他就拿出了一件造型有些特别的木雕制品。
“咦!这个东西……”
吕正凯轻咦了一声,拿起木雕打量了起来。
此物的材质应该是天然瘿木,通体髹红漆,比较特别的是还雕刻了鲤鱼、蟾蜍等荷塘生物作为点缀,做工精湛,颇具情趣。
此物放在桌上,乍看像是摆件,但翻过来看其构造,吕正凯又觉得它不单单是摆件那么简单,应该还有别的用途,但以前他没有见过类似的器物,一时也猜不到它是什么东西。
随即他又像刚才那样,让柴民兴和叶晋鉴赏。
片刻后,两人纷纷鉴定结束。
吕正凯倒也不怕自曝其短:“说来惭愧,我没认出来它有什么作用。”
柴民兴也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
秦老板说道:“还能是什么,不就是一件普通的木雕摆件嘛。”
叶晋清了清嗓子:“明末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屠隆,曾在闲暇之余,写了《考槃余事》一书,书中有一个章节名为《文房器具笺》,其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对各类文具进行了描写,其种类之全,堪称古今罕有。
在众多的古代文具中,存在一种名为‘贝光’的东西,它的名字几乎很少被提及,至于其作用,在现代已经鲜少有人知道了。”
吕正凯讶然道:“你说,它就是贝光?”
叶晋点了点头,“古代时期,造纸水平并不高超,使用的原料也多以树木纤维及破旧渔网为主,故此纸浆本身就存有大量的杂质。自然而然的,不合格的纸浆,也会造出一些不合格的纸张,其造出的纸张,几乎都是存在大量凸起的地方。
众所周知,一旦纸张杂质含量过多,就会对书写非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文人们也不得不采取各种办法,改变当时的窘境。
该如何令纸张更加平整光滑呢?经过几代人的研究,文人墨客终于找到了好办法,就是使用一种海贝的贝壳,利用其光滑的特性,将纸张磨平。众所周知,古代贫富差距极大,穷书生用的是海贝,而富人嘛,各种材质的贝光都有。”
现在的纸张工艺好了,没有了贝光的应用场景,自然就不见了,哪怕还有人使用贝光,也不过是因为情致雅趣而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