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3章、拜山(1 / 2)

加入书签

[[第383章、拜山

见一道五雷法符箓就将对方送上西天,李宣放下另一道正要激活的符箓。

同时,心中有些无语。

出场这么高调,没想到这么不经打,尽搞一些花里花俏的东西。

转眼一想,系统连提示都没有,对方可能连D级剧情都算不上,也不知道对方哪来的勇气,敢在自己面前这样嚣张!

正是应了那句话:不管做人,还是做鬼,都不能过分嚣张。

想到之前水鬼说的话,李宣又往天师府方向望了望,张天师座下信江河神,莫非跟天师府有关。

不过,天师道受领三山符箓,根深底硬,传承数十代,在国内道教地位很高,没道理会做这种自毁长城的事。

看来必须亲自去一趟,一探究竟。

这般想着,他一转身形,对着早已瞠目结舌的赖友祥说道:“赖镇长,劳烦告知天师府,明日我将来拜山。”

拜山?

听到这话,赖友祥神色一变。

从小在清溪镇长大,又因机缘巧合与天师府有所往来,他自然知道所谓的拜山是什么意思。

看到地上的显得凄惨的母女两人,他又想到之前水鬼说的话,暗道一声糟糕。

于是,他赶忙解释道:“先生,我想其中一定有什么误会!张天师座下怎么可能会有信江河神这样的邪祟!”

说话跟刚才相比,没了什么顾忌,反正现场的水鬼已被干掉,想来应该连渣都不剩。

“究竟如何,明日就见分晓。”李宣并未多言,对妇人说道,“可愿意再等一日,与我一同前去天师府?”

妇人有些茫然,不明白李宣的意思。

不过,她知道自己女儿能摆脱水鬼的纠缠都是对方出手相救,再看孩子此时的状态,面色比之方才有所好转,可仍然不容乐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量,妇人也不例外,微微犹豫,就答应下来。

对于自己来说,只要能救女儿,哪怕就是死,也可以去做,何况只是跟对方一起到天师府。

眼见天色已然不早,李宣等人带着母女两人离开这里。

在场的人一直愣愣地看着,脑海还在想着方才一幕幕,直到三辆车扬尘而去,他们才反应过来。

“哎呀,慢了!”

“看我的脑子,这是遇上真人!”

“快追上去,这人神通广大,能干掉水鬼,一定能祛除其他的邪祟!”

一些求门无路的人醒悟什么,有拍大腿懊恼的,有赶紧追上去,也有留下来观望情况的,看看栏栅会不会打开。

“镇长,那家伙到底什么人?”

村民们面面相觑,有人壮着胆子来到赖友祥跟前,问道。

世代居住于此的村民,对于鬼神之事的认识,比起其他普通人来,多了一分见识,无他,就是因为住在龙虎山山脚,背靠天师府。

方才那个水鬼,一看就不是普通角色!

李宣更绝,大家眼睛还没反应过来,就召出一道巨大的雷电,直接劈死了水鬼!

对方到底什么来路?

赖友祥飞扬的灰尘,叹了口气。

这个问题,他也想知道,结合对方的穿着,气度,以及谈吐,还有那神秘的手段,挥手就抹杀了水鬼这种常人难以应对的恐怖,这样的人物,绝非等闲之辈。

最关键的是,因为那对母女的关系,对方对天师府的印象似乎很差。

想到这,他没有理会说话的村民,而是望了一眼周围的人,发现不管是外来的人,还是一些村民,神色都有些异常,眼神似有似无地瞄向天师府方向。

赖友祥顿时明白什么,暗骂一声水鬼害人,又是一阵大吼:“什么狗屁信江河神,打着张天师的幌子,招摇撞骗!”

“就算真的有河神,也跟天师府没什么关系!”

龙虎山天师府的名声,可不能败坏在扯虎皮的人身上!

这一吼,再次拉回人们的关注点,一些原本想着留下的人匆匆离去,再留下来,他们怕自己会受内伤。

栏栅外汇集的人群散的散,走的走,只剩下一些人还苦苦等候。

见状,赖友祥再次劝了几句,并拿出来一张天师府的告示,以证实自己所言非虚。

没一会儿,又走了不少人。

对于剩下的这些,赖友祥每天都会见到,一些还是老面孔,也就没再停留,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去办。

“镇长,我来了!”

就在他准备离开,狗子骑着二蹦子出现。

到了栏栅处,发现人都走的差不多,狗子有些摸不着头脑,问道:“人呢?”

赖友祥好没气地说道:“我不是人!”

狗子缩了缩脖子,说道:“不是,镇长,我说的是那对母女,不是要到天师府去?”

“当然要去,赶紧走!”

听到这话,赖友祥直接坐上后座,指了指方向,说道。

狗子差点傻眼,就这一小会儿的功夫,镇长像是变川剧一样,走马观花,这行为真让人看不懂。

不提他内心的风暴刮过,赖友祥对着在场村民嘱咐一句,就催着离开。

莫约二十分钟左右,两人来到了天师府外。

天师府,道教正一祖庭之一,位于龙虎山脚,占地面积极大,是历代天师生活起居之所和祀神之处,原称“真仙观”。

它的历史非常悠久,始建于宋崇宁年间,与其他方寸之地一样,期间曾遭遇多次损毁和重建。

整个天师府坐北朝南,保留许多明清古建筑,沿袭了传统的府第规格,又结合封建衙署的需要,建有多个雕梁画栋的殿宇楼阁,皆是飞檐斗壁,气势庄严。

最奇特的是,这里的建筑布局呈“八卦”形,不管是府内,还是府外,皆镶嵌着太极八卦图。

纵观内外,建筑群是由府门、仪门、玄坛殿,提举署、法篆局、万法宗坛、大堂、三省堂、观星台、灵芝园和厢房廊屋等组成,在布局和风格上保持了正一道神道合居的鲜明特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