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五章 唐朝的杯酒释兵权(2 / 2)

加入书签

这四股势力,几乎完全分割了当时唐朝高层的所有权力。

麾下有四股势力,这对于李世民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对于一位成功的君王来说,如何平衡朝堂内部的权力分配问题,历来都是历史上一个无法避免的课题。李世民不怕任何这四股势力之间争斗,怕的是有哪一方一家独大,对他的统治造成威胁。.c0m

而到了贞观六年,因为北方的突厥已经被扫平,外部威胁减弱。这个时候,李世民就必须着手削弱手下将领们的军权。

在此之前,因为连年的战乱,唐朝延续了之前北周和隋朝的府兵制。这为将领们在军中建立自己的山头,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在贞观六年之前,因为需要应对北方的突厥人,李世民可以容忍将领们掌权。但随着突厥人被彻底打服,这个时候,李世民就必须从手下将领的手里,把军权重新拿回来!

这才是当时李世民当时所言所行的真正目的。

想拿回权力,最简单的方法,无疑是直接杀掉功臣们。这个方法,历史上很多君王都曾用过,比如后来的朱元璋,就是其中用的最好的。但当时李世民却用不了这个法子。

一来当时唐朝刚刚稳定,突厥虽然被打平,但周围还有很多敌人,需要这些武将去战斗。二来朝堂内部四股势力相对平衡,李世民不管杀哪一方,都会引起这种微妙平衡的变化,导致另外一头的迅速强大。

所以,李世民只能采取这种法子,温和的提醒手下的将领们:

你们应该交军权了!

而在贞观六年的这场御宴之后,从史书上我们也可以看到的是,唐朝早年的这些将领,不管归属哪一方实力,都纷纷交出了军权。

尉迟恭在这场御宴之后,被派到了陕西同州担任刺史,再无直属军队。李孝恭干脆退居二线,在朝堂上担任了一些虚职,甚至直接在家享乐。

其他开国功勋武将,也纷纷交出了自己的军权,开始逐渐担任文职。只有后来对外发生战事的时候,他们才会重新被征召,披甲上阵,指挥军队。但只要战事一经结束,便会迅速交回军权。

可以说,这场酒宴上的因为座位高低而引发的事件,虽然看起来很像是一场闹剧,却帮李世民兵不血刃的从功臣们手里收回了军权。从效果上来看,几乎比后来宋朝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还要好。

至少,唐朝的这些功勋武将,在交出兵权之后,日后还有继续领兵的机会。而且唐朝的功臣们,也没有像明朝那样,被皇帝大肆屠戮,这已经算是最好的结局了。

可是以尉迟恭为首的新兴贵族,再将自己手中的兵权交掉之后,地位就大幅度的降低了,特别是尉迟恭是新兴贵族的领头人,他一掉下来,整个新兴贵族就都不行了。

再加上李家宗室心中不忿的打压,其实新兴贵族这段时间过的并不好,李世民虽然还是保着新兴贵族,但是也不能明目张胆,毕竟对面是自己的宗室。

如果,现在秦琼可以站出来,再次扛起新兴贵族的大旗,这个局面是李世民愿意看到了,毕竟新兴贵族才是他的嫡系自己人呀。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