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崔高交恶(1 / 2)
[[流言蜚语并不是元静仪嫁进渤海王府才有。
当高澄为元玉仪请封琅琊公主、为元静仪请封东海公主后,崔括就时常受到同僚异样的目光,不少人在他背后指指点点。
但崔括不在乎,许多事情,冷暖自知。
杀夫夺妻的例子多了去了,高澄宁愿背上强抢人妻的恶名,也没有选择在暗地里弄死崔括,光明正大迎娶一名寡妇。
崔括是个明白人,无论如何也难以对高澄心生怨恨。
更何况自来洛阳以后,崔括在高澄的关照下,官路亨通,又是高澄为他牵线,新娶了一名美妇,事业、家庭双丰收,旁人的指点又算得了什么。
他们背后再怎么议论,等照了面,不还是要点头哈腰,给自己赔笑脸。
崔括不在乎议论,高澄更不会为此烦心。
自己名声再差,也仅限于好色,真要在民间随意寻几个寻常百姓,问一问对他为政数年以来的看法,谁又不对那些利民、惠民的政策交口称赞。
如高隆之等人敢于光明正大讨论将来元善见的封国食邑问题,就是看明白了,作为晋阳兵权的继承人,又深得底层百姓拥护,没有人能够阻止高澄代魏。
继高氏诸子相继获得郡公爵位,高澄的子女也在他几次代为推辞后受封。
长子高孝璋或封平阳郡公,次子高孝瑜获封长乐郡公。
平阳郡位于晋州,白马城即平阳郡治所,高欢在此积聚实力。
长乐郡属冀州,信都为其所属,高欢在此起兵创业。
在高澄看来,都有其纪念意义。
高孝瑜在历史上获封河南郡公,是在东魏迁都邺城,改河南尹为河南郡的背景下封爵。
高澄自然不可能照搬。
儿子们得了封赏,高澄也没忘了自己女儿,不止长女阿宓与次女果儿,就连刚出身的三女,连名字都没决定,也得了一个郡君的封号。
与高孝璋、高孝瑜不同,高澄这三个女儿在权贵眼中可都是香饽饽。
与那哥俩结亲,将来或许会牵扯进嫡庶之争,赢了不一定能讨着好,输了却有败亡的风险。
而让自己子嗣迎娶高澄的女儿,就全然没有风险。
高澄麾下从来不缺聪明人,也正因如此,无数人想先行下手,订下一门娃娃亲。
其中以崔暹、崔季舒等人最为积极,甚至连远在晋阳的陈元康,也写信,拐弯抹角的在信里跟高澄提起自己儿子年纪虽小,却如何如何聪慧、孝顺。
这些人的用意,高澄一清二楚,心中不免气恼:
我这小白菜刚发芽,就被一群猪给惦记上了。
高澄没有急着做决定,只说等女儿们大些年纪再考虑。
其实他根本没想过拿女儿们的婚姻来当做筹码,以高澄的手段,无需用嫁女来笼络亲信,而且,他更在乎女儿们日后的幸福。
历史上,高洋将高澄嫡长女乐安公主嫁给崔暹之子崔达拏。
高洋问起婚后生活,乐安公主回答:丈夫对她很好,只是被婆婆厌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