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电影院(1 / 2)
“还生气呐,女儿还那么小,动手打她们我当然心疼啊。
好了,不要生气了。”
夜晚,两口子躺在床上,许大茂和程小繁聊着闲话。
“那我之后要管教女儿的时候,你不能拦着。”
“好好好,我绝对不拦着。”
怎么可能不拦着!
不拦着还不得心疼死,谁让许大茂这个当爹的拿这两个闺女当宝贝一样看待呢。
程小繁这才哼唧着原谅了许大茂,并和他说起了明天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事情。
既然早就已经答应好的事情,许大茂当然不会拒绝。
第二天一早,一家人收拾整齐正式向轧钢厂附近的那家电影院出发。
一大早电影院门口就已经有了不少排队买票的人。
不会这些都是看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吧?
许大茂看着这一大群人,不由猜测。
事实也确实如许大茂所想,在上映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妈妈再爱我一次》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观影狂潮。
自上映以来,《妈妈再爱我一次》横扫各大城市的主要影院,很多城市多日出现排长队购票、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
像一些小型的电影院,早上6点就有人在门口排队买票,不到中午数千张票就卖完了,电影院门口排队的人一天比一天多,简直像春运时抢购火车票。
在上海这种大城市,不管是大电影院,还是小电影院,每一家都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东湖电影院并不是特别有名的电影院,但随着《妈妈再爱我一次》上映,市民挤满了原本人迹稀少、幽静安宁的东湖路,甚至出现了观众通宵排队购票的事情。
在国内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到处都可以听到与《妈妈再爱我一次》相关的内容。
小孩们在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妇女们在为秋霞的命运叹息,而男人们则在感叹,为什么我遇不到秋霞这样的女人?
不夸张的说,看《妈妈再爱我一次》已经变成了一种时尚潮流,如果你没看过这部电影,大家聊天的时候,都插不上嘴。
《妈妈再爱我一次》不但获得了观众的青睐,评论界也是赞誉声不断,好评如潮。随着电影热映,各地的报纸都纷纷发表评论,绝大部分都是好评。
“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在同类题材的影片中显得宏大而不矫饰,深沉而不哀伤。为什么大家看了这部影片都掉了眼泪,都很激动?因为它使我们从银幕上听到了人民的声音,从女主的身上感到了振奋人心的力量。”
“北影厂出品拍摄《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部正视严酷生活的佳作,让我们更加确定北影厂老大哥的地位。
影片正是以现实主义的力量,使我们与主人公同悲同哭。它使我们如投激流,荡涤着自己的心灵,更加懂得应该怎样对待生活。”
“看了影片之后,确实感到很振奋。影片把人们想说的话说出来了,没有回避,没有粉饰,而是常常地触动了人们的心弦。与近几年拍摄的其他影片相比较,从题材、深度到手法,都有新的突破与新的成就。”
当然,对《妈妈再爱我一次》持批判态度的也有,但这些批判都不怎么严厉,一些在扣政治帽子的,也只是模糊不清的提了那么一嘴。
批判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个认为影片格调低沉,不够阳光,不够积极向上;另外一个就是认为电影的思想倾向存在问题。
但这些话语都十分温和,没有人跳起来想把北影厂,或者说敢把北影厂按在地上锤。
作为中国文艺理论的权威刊物《文艺报》是支持《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但在看到对电影也有不同看法的时候,就决定为《妈妈再爱我一次》开展集中讨论,弄清是非。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成千上门的信件向雪片一样飞往编辑部。
参加讨论的作者中有大、中学教师、社会科学工作者、青年学生、干部、工人、农民……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在这场讨论中各抒己见。
由于之前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看电影,所以许大茂也并没有提前买票。
到了地方才发现这票是真的不好买,费了好一番折腾,一家人才终于在电影院里面坐下。
他妈的,以后非得整个私人电影院,再也不来外面的电影院挤了。
许大茂心中兀自发狠。
现在在京城弄个私人影院肯定不行,因为太高调了。
但是过几年还是可以弄一个的。
随着电影正式放映,本来还喧闹的放映厅,慢慢变得安静下来。
再之后哭泣、哭泣、还是哭泣~
这部电影许大茂是看过的,第一次看的时候就没什么感觉,这第二次看依旧如故。
明明不是冷血的人,怎么就没有一点要哭的想法呢。
你看旁边坐着的程小繁和娄晓娥,二人哭的眼泪都快流成河了。
尤其娄晓娥,她是真和许大茂料想的差不多,对电影中女主的批斗遭遇更是感同身受。
哭的比程小繁要厉害的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