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四章 犁庭扫穴,高歌猛进(2 / 2)

加入书签

长安侯胆大包天,竟擅自斩了纪由。如若边军因此而闹出什么乱子,后果不堪设想。”

熹宗轻描淡写道:“魏公公多虑了。”

“可是皇上……”

“魏公公,纪由乃是你一力举荐的。你可知,他都做了一些什么事?”

“这……”

“欺压百姓、私收赋税这些事且不说,私售红夷大炮给后金,这件事,朕怎么没听魏公公讲过?”

“皇上……”

一听皇上语气不对,魏忠贤吓得赶紧跪在地上辩解。

“皇上,此事小臣真的不知,一定是那厮擅作主张。”

他不知才怪,只是不敢当面承认罢了。

熹宗冷冷道:“你不知最好。纪由身为镇守太监,竟私售火炮给敌方,就凭这一点,抄家灭族都不为过。”

“是是是……”

“魏公公还有什么要参的?”

“小臣……小臣……没有了……”

“下去吧。”

“是!”

魏忠贤灰溜溜告退而去。

一出大殿,眼中却掠出一丝阴冷的光。

他已经意识到了一种危机。

纪由这件事,皇上不仅没有责罚许长安的意思,反倒还在隐晦地警告他。

这说明,他在皇上心中的位置已经越来越低。

而这一切,都是许长安一手导致的。

就这么认输,魏忠贤自然不甘心。

毕竟,他可是九千九百岁,只比皇上少一百岁。

回到家里,客氏一见魏忠贤失魂落魄的模样,不由皱了皱眉,下意识问:“怎么回事?”

“还不是因为纪由的事。不,是因为姓许的那小子。”

客氏叹了一声:“这小子步步紧逼,再这样下去,咱们怕是无路可走了。”

魏忠贤恨恨道:“如果这次征伐辽东真让那小子得逞,咱们恐怕是真的奈何不了他。”

“那怎么办?”

魏忠贤的眼中掠过一丝疯狂的光芒:“如今之计,也只能背水一战!”

……

辽东。

后金一方进入了全面战备状态。

在皇太极的号令之下,女真部落八旗“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兵马纷纷奔赴都城驻防。

后金的都城乃是沈阳城。

在许长安的前世,皇太极废除了旧有族名,定族名为“满洲”。

次年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将沈阳尊为盛京城。

不过现在,这一切恐怕不太可能发生了。

八旗兵的制度与大明的囤田制度差不多,丁壮平时皆民,战时皆兵,

只不过,相比大明的囤田军户,八旗兵的战斗力可就强悍太多了。

这是因为,女真人乃是游牧民族,民风彪悍,大多数人乃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从小便擅长骑射。

正如当年的成吉思汗,率领着闪电一般的蒙古骑兵纵横万里,一直打到欧洲。

对于大明军队来说,这是不可想像的。

毕竟,大明军队一出征便浩浩荡荡,粮草运输便是一个大问题。

但是蒙古骑兵不需要携带粮草,打到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粮仓,也就是以战养战之法。

女真人也采用了以战养战这一套,骑兵来去如风,讲究速战速决。

某种程度上讲,这也算是一种特种作战的雏形。

也正是因为如此,方才屡屡以少胜多,打得大明军队士气低落,以至于不敢再正面抗衡,只能不断地加固城墙防守。

但这一次,双方局势却发生了一个颠覆。

进攻一方是大明,后金变成了防守一方。

这,也正是许长安采取的策略。

从京城出发之际,他就没急着行军,一直不急不缓。

到了锦州之后也没急着率兵征伐,在城中足足待了七八天,美名其曰养精蓄锐。

其实,这是故意给皇太极时间调兵回防。

许长安相信皇太极绝对没胆子前来攻打锦州。

毕竟,之前就没攻下来,更不要说现在他还率了五千兵马驻扎在城里。

这日上午,许长安终于率部浩浩荡荡离开锦州,一路往东行进。

他将队伍分成了左、中、右三路,分头攻打沿途的八旗部落、关卡、马场、城池等等。

这一次,许长安可不怕后金再玩什么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打法。

一来,除了主力部队之外,他还派出了一百多名精锐,分头去搜寻以及歼灭敌方的斥候。

如此一来,对于后金一方的情报收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来,在锦州休养之际,许长安已经秘密派人潜往沈阳一带,搜集敌方动态并及时回传。

根据回传的消息,后金主力军已经陆陆续续抵达沈阳城。

没有了主力军的阻扰,沿途还有谁能阻挡许长安一行人马的攻势?

别说一路人马一千多近两千,哪算只有一百来号人,也能将对方打得落花流水。

后金最大的依仗乃是彪悍的骑兵,与大明的常规军队作战,的确占据极大优势。

但是,骑兵再快,能快得过炮弹?快得过子弹?快得过火箭?

更不要说,还有什么轰天雷、火焰弹、连发弩箭什么的。

不说别的,单说轰天雷,对于骑兵来说就是一大噩梦。

一枚轰天雷扔过去,不仅人仰马翻,而且巨大的动静也会令得战马受惊,导致队伍变得一片混乱。

搞不好没被炸死,却被摔死或踩踏而死。

一路上,三路人马堪称催枯拉朽、犁庭扫穴,一路高歌猛进。

此行,许长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采取了以战养战的打法。

如此一来,便不用携带粮草,方便行军。

短短十余日,三路人马已经挺进了四百余里,距离沈阳城越来越近,吓得皇太极一行人坐立难安,成天聚在一起商讨对策。

眼下里的局势,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有史以来最为艰难的抉择。

因为,这一次他们将要面对的并非大明朝的普通军队,而是威名赫赫的锦衣内卫。

对于锦衣内卫的战斗力,以及大明朝的新型火器,皇太极还是了解一些的。

虽然没有正面交过手,但那些倭寇就是最好的例子。

如果不是被锦衣内卫打怕了,那些倭寇也不至于流窜到高丽,流窜到辽东来找他谈合作。

八旗旗主意见不一,有的主张主动出击,有的主张以守为攻,有的则主张派精锐骑兵半夜偷袭。

商量来,商量去,意见始终难以统一。

就连一向果断的皇太极,这一次也难以下决断。

毕竟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一仗一旦输了,便永远没有崛起的机会了。

结果,令皇太极一行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眼见着许长安一行三路人马即将汇合到一起,兵临城下之际。

一夜之间,其中两路人马似乎突然凭空消失。

皇太极大吃一惊,急急增派斥候紧急搜寻明军行踪……

……

【祝各位书友大大国庆佳节快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