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1章 因地制宜(求推荐求月票!)(1 / 2)

加入书签

逛完了特色经济小镇,旋即把众人安排在八卦厂的食堂。

那琳琅满目的美食,再一次让众人领略到了什么叫做锦鲤风格。

“这些菜全都是我们按照市场价从农户手里买来的。”

“科技助农?”

“没错,都是当天收,当天吃的新鲜菜!”楼小房笑着道:“这些都是有机蔬菜,最多就施了农家肥,农药施打不超过两次。”

“周围的友商们也很给面子,吃的都是从农户手里收上来的食材。”

西江境内,每一个乡镇都有助农机器人和助农车的身影。

帮助几十万农户创造了几十亿元的收入。

如果你去楼家村看看,就会看到楼家村集体,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场景。

分工明确。

种田,养鸡养鸭养鱼。

然后城市里的好东西反销到乡村,良好的内循环,使得楼家村初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这两个月,每家每户月收入集体突破了五位数。

这种收入放在以前,他们想都不敢想。

一般都是家里的劳动力去外地打工。

等到三四十岁,回家开个小裁缝厂,或者手工厂。

集体致富,不比某公司的人人个体户强?

“味道不错,比大棚里的蔬菜味道好多了。”

一个领导笑着道:“楼总,我记得你们这个项目也是跟官方对接的,以后我们单位的蔬菜鱼肉,就由你们送。”

其他人也纷纷开口。

楼小房笑着摇摇头,“我们不管这个,全部都有当地的助农人员对接,还有当地的干部,如果您需要的话,我可以给您号码。”

那领导先是一愣,刚想问这么做不是很麻烦?

但是转念一想,他就明白了其中三味。

旋即开始佩服楼小房。

把好处落实到基层,其实最辛苦的是基层的干部。

“好,那麻烦你了。”

这种顺水推舟的人情,做起来没有一点压力。

而且也是为了助农,说出去也好听。

以后有人过来交流,吃饭的时候,说出去也有谈资。

“楼总,我是饶州横县的,我们那里有许多村落特别的落后,有一些村子直接建在山上,对外交通不便利,农业也不发达,这一点,该怎么解决呢?”

一位饶州的大佬问道。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看向楼小房。

“这个问题......您太看得起我了,我就是一个生意人,只能用自己的手里的资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楼总,你可是有名的经济学家,谁不知道你在经济方面的建树?”

那大佬笑了笑,楼小房自贬,他当然不能顺着他的话说。

“是啊,楼教授,就当聊天说说呗。”

好家伙,楼教授都出来了,看来今天不说个一二三四五出来,他们是不会罢休了。

楼小房心累,又当老板,又当推销员,还要当经济学家,现在连主政一方的大佬都过来问自己问题了。

他现在的身份地位,一言一行都带着成功者的光环。

若是随便说说,他们听进去了,那就麻烦了。

毕竟特色经济小镇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

科技助农也的确帮助了很多乡村致富。

“可以说说是哪个村吗?”

那大佬说道:“横县和平乡余村!”

楼小房把手机放在桌面上,“盘古,调出当地的图片!”

旋即手机投影和平乡余村的全息投影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

众人都停止了用饭。

政界大佬关注的是楼小房会怎么说。

商界大佬关注的是楼小房的手机和人工智能。

楼小房看了一下余村的情况,的确有点糟糕。

村落建立在绵绵不绝的山上。

全村大概有二三百户,零零散散的住在各个山头,山路蜿蜒。

这些图片,是助农的时候拍下来的。

“调出当地助农数据!”

楼小房看了看余村助农的数据,虽然才刚开始半个月,但是干部早就落实到位了。

楼家村半个月人均收入都过三千了。

这边才堪堪一千。

看了半个月的收入图,甚至还有下跌的趋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