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八章 教授争抢陆杨(1 / 2)

加入书签

这是全新的理论知识!

在以往大家的认知里,微观粒子的核外电子在随机运动,现在陆杨却说,所有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人类无法预测到电子会出现在什么地方。

好像它们永远在随机运动。

甚至双缝干涉实验,也证明了微观粒子,能在空间中跃迁,还存在观察状态和非观察状态两种模式。

这才有了薛定谔的猫这个经典说法。

将猫和毒药关在盒子里,在开盒子之前,永远不知道里面的状态。

陆杨提出的数学模型,解释起来其实也简单。

根据已有的理论,陆杨建立了一套新的理论体系。

这套理论,可以描述当微观粒子只有1个存在的特定条件时,它的微观运动,其实是规律性的。

至于现在人类为什么没有发现这个现象,是因为根本没有能力去观察不受影响的单个微观粒子。

观察的时候,也会被其他因素影响。

比如IBM做实验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发现这个现象,是因为他们就算控制单个分子,原子,但在这个原子周围,一定存在其他的微观粒子在干扰观察。

更恐怖的是,人类根本没意识到这种观察存在,以为它们本来就在乱串。

什么情况能让整个空间,只存在一枚微观粒子呢?

这只能在真空状态下。

陆杨提出,在特定条件下,微观粒子的运动就会有规律,他甚至给出了数学模型,把运动规律给计算出来了。M..coM

第一个微观粒子是一种运动状态,放了第二个微观粒子,是另一种变化。

在不同位置,放置不同的微观粒子,所有微观粒子的运动都会变化。

以前大家以为这是混沌状态。

现在陆杨却说,以前大家都错了,它们的运动都有迹可循。

就像是在平静的水面丢了一颗石子,发出了一些涟漪,第一个涟漪是规律的四周扩散,投入第二颗石子,那就出现干扰情况,水波运动轨迹就变化了。

还可以用星球引力做对比。

单恒星星系和双体恒星星系甚至三体恒星星系,周围的星球围绕它们转动时,轨迹会因为引力变量受到影响。

从宏观来看,银河系中央有一个点,无数类似太阳系的小系统星系围绕着它转动。

但在银河系外,又有无数星系比如大、小麦哲伦星系、仙女星系它们在相互吸引,相互影响。

从这里就可以很清楚的认识到,这套理论是在宏观和微观都适合的理论。

从河外星系,到银河系,到太阳系,再到微观分子、原子、原子核。

它们都有一个中心点,被影响的东西,运动轨迹是在根据中心点运动改变。

当另一个中心点出现后,运动轨迹就会乱起来。

以前人类没有发现这种现象,还是因为观察手段缺乏的原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