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汉开科举(2 / 2)
实话说,朝堂众人,对于陛下之前的军令,担忧更甚。
陛下给的这个时限太紧,而且张辽本身军力还处于劣势。
时间短,任务重,真是难上加难啊!
但是他们倒不认为陛下是要收拾张辽等人,毕竟在坐之人,除了荀彧,就是张辽最先投效于陛下麾下,是陛下的心腹爱将!
而且他们认识陛下这么久,早就知道陛下不是那种没有格局气量狭小之人,断然不会因为担忧张辽等人的战功而自废武功。
他们只是担心,陛下是不是太心急了些!
但是。
等到最后的战报揭晓,众人无不心悦诚服!
原来,陛下并不是脑子发热的瞎乱指挥,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还有着提前准备的后手和内援。
这份年节前结束战事的军令,不只是发给张辽,也是同时发给荆州刘表的。
正是有了张辽和刘表两人的通力合作,才能如此兵不血刃的拿下整个联军!
袁绍上将军,再一次担任了运输大队长这一光荣的职务,注定铭传千古!
经此一战,除了司隶之外的大汉十二州,如今已经可以一檄而定,朝堂九部的权柄更重了!
任务也更重了!
但是,大家都是以中兴大汉为己任,岂有畏惧艰险之理?
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上报天子恩宠,下慰黎民苍生!
方不负,毕生所学!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当天下午,荀爽和蔡邕两人商议之后,两人联袂来到了麟德殿。
“蔡尚书,你的意思是准备开科举?”
刘辨诧异的问道。
他不是奇怪为何要开科举,毕竟科举是早就已经定下来了的国策,为国取才!
只是奇怪为何要在这个时间?
“陛下,今日朝堂上您的那一番话,老臣记忆犹新!”
“不管是出身白身还是世家,只要遵守大汉律法,能够执行朝堂的政策决议,能够洁身自好为百姓谋福祉,都可以为官。”
“如今大汉面临四百年未有之大盛世!世家经过此番之后,已经不足以继续为祸一方,正是重振大汉朝堂声威之时。但是,目前朝堂缺人,州郡缺人,县乡缺人!为了尽最大可能遴选人才,唯有开科举,为大汉取才!”
“而且,陛下,老臣以为,世家也是大汉的百姓!固然大多数世家都是盘踞地方的地头蛇,但也有一些世家心系百姓,恩梓乡里。我们如果彻底的关闭世家们向上的大门,也是对他们的不公平!”
“请陛下明鉴!”
荀爽深深的一躬。
刘辨略一思忖,微微颔首!
前段时间朝堂新组,为了能够同心一致,所以刘辨选择官员都是先把世家排除,整个朝堂中还有着权柄的世家之人只剩下工部尚书杨彪!
而且杨彪也是因为检举袁隗和陈留王有功才得以留用!
但哪怕如此,也仅仅是任职工部,而且平日里他也没有太多事做,也很少说话。只是一门心思做好马钧的配合和辅助工作,而且干得不亦乐乎!
今时不同往日!
朝堂大军已经是彻底扫灭了世家和权臣的叛军,世家残存的势力已经不足以成事了,余下之事甚至已经不需要大军,只需要几个狱吏足矣。
世家既然已经不足为患,所以刘辨也不吝于给他们一个机会!
“老尚书言之有理!”
“即日昭告天下,大汉朝堂,准备开科取士,为大汉遴选人才!”
刘辨微微颔首,“但是,吏部的考绩标准一定要尽快出台,在科举之前要昭告天下!不管是何身份,只要是我大汉子民都可以参加科举,但是同样,不管是何出身,只要担任了我大汉的官职,就必然不能大汉的律法,而且要经受吏部的考绩!以绩效定升迁!”
荀爽拱手称是!
“蔡尚书,教育部拟定科举考试的科目和试题了吗?”
转头,刘辨问旁边的蔡邕。这个即将成为自己老丈人的尚书,最近一直在为了核定蒙学书籍的事务,忙的团团转,甚至几天都没回家,还惹得蔡文姬红着脸进宫来寻父了。
路上她还“偶遇”了刘辨,两人说了一会儿悄悄话,蔡琰出宫时小脸儿更红了!
“回陛下,科举考试,臣计划考经文和时政两科!”
蔡邕拱手回答道。
“可以!”
刘辨细细一想,时间太紧了。
现在能参与科举的,基本上都还是世家之人,考这些也正合适、
“但是,当我们教育开始推行之后,要增设两科:数科和历史!”
“数学可以开启明智,而且,数学也是天下万物之母!哪怕是在百姓民生方面,数学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且大汉以孝立国,读史可以明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明得失!”
“这两科,对于大汉尤为重要!”
蔡邕深深一躬身。
“陛下言之有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