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顾亦真(1 / 2)
江南学子一到阳康书苑,御都山脚下就热闹起来。
各大商铺林立,京都又一繁华地带已经初具规模。许多掌柜因没有抢到这里的商铺而懊恼。
顾玉借着职务之便,暗中将家里的商铺都开了许多分店。
琳琅阁、霓裳坊、羽衣局就不说了,还有茶点铺、酒馆、粮店等等。
有了学子的光顾,日后往别处发展也都更容易打开局面。
顾玉再次换上学子的襕衫,走进阳康书苑。
不时碰到一群群学子聚在一起高谈阔论,有些想法颇有意思,是像她这样,生长在京都富贵乡里的贵族子弟所不能体察的。
顾玉的长相尽管粗衣布衫也掩盖不住风华,偶尔会有学子主动来同她打招呼。
她便给自己编了一个假身份,宝泰县秀才顾亦真,屡试不中,固守穷庐。
方走在廊上,有个叫高怀的秀才就招呼她:“顾贤弟,来这里。”
顾玉缓步走了过去,高怀向一众介绍到:
“这位是宝泰县秀才,顾亦真,学识颇高,见解独到,却屡试不第,令人可惜。”
顾玉汗颜,这高怀有些自来熟,仅跟他说过几句话,他便热情似火,令人招架不住。
她谦虚道:“高兄过誉了,在下先前一点粗浅想法,实在称不上见解独到。”
其中一人问:“我也是宝泰县的,怎从未见过顾贤弟。”
顾玉也不慌乱,道:“在下自幼跟着父亲读书,鲜少与人交游。”
高怀挥挥手,道:“请顾贤弟来此,是想让顾贤弟与我们一起商议替苏县令陈情一事。
苏县令正是朱见深所在的通宁县的县令,名叫苏仲甫,曾是名满天下的探花郎。
关于这个人顾玉有所耳闻,听说在朱见深去衙门自首后,苏县令就当机立断要彻查。
但是请朱见深捉刀的杨老爷是南望县的富户,跟南望县衙里的人有些交情,苏县令要求捉杨老爷归案,可是南望县的县令百般阻挠。
苏县令交涉无果,就主动把这件事放了出来,这才引得江南学子暴乱。
在暴乱最开始,州府想瞒着朝廷镇压,但是苏县令另辟蹊径,竟然带着学子们上京。
要说江南学子暴乱的根源是朱见深和杨老爷,那么其中的推手则是苏县令。
顾玉不禁有些头疼,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果真不是假话。
现下朱见春冒名捉刀一案还未提上章程,这群秀才就筹划着替苏县令陈情了。
可本次朝廷举办清谈会的目的,既不是朱见春,也不是苏仲甫,而是科举制度的改革。
难怪朝廷上经常一件事商议大半天也不见分毫成效,原来根源从秀才这儿就有了。
这般抓不住重点,她实在为马上举行的清谈会深深担忧。
面上不动,她心下已经在谋划怎么才能让为期三天的清谈会不跑题。
高怀不知顾玉心里所想,一张嘴巴巴说着:
“此番苏县令一路护送咱们入京,其义薄云天,若因咱们上京鸣不平,而带累苏县令获罪,咱们这些人需知恩图报,待事情了了,替苏县令上书陈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