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日,酒后胡言。(1 / 2)
孙忠明心中有国,有民,有名,有家,唯独没有卿。
我不知道我能否写出孙忠明的忠,他的大爱,毕竟我不待见这样的人。
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天理昭彰报应不爽。
我可能思想比较偏激,在我看来,公正,代表着保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大爱便是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求。
既然都是私欲,为什么少数人就要受委屈?
我知道我的这种想法有些不对,不够政治正确,今儿喝了点酒,可能有点醉了,码存稿的时候有些难受。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鲁迅和他第一任妻子之间的故事。
我不否认,鲁迅有大才,是个爱国人士。
鲁迅是被他娘骗回家成亲的,他心中有气也正常,后来他想要让他的妻子去读书,他妻子不愿,他觉得自己和他的妻子没有共同语言,不愿与其在一起,我也能理解。
但是,就是意难平啊。
好,你为了自己的母亲,孝顺自己的母亲所以成亲了,成亲之后转过头却又因为自己的喜好而丢下自己的妻子,冷淡疏离四十一年,鲁迅,真的有好好想过经营自己的婚姻吗?
他在报复谁?
为什么要他的妻子承受这一切?
他的妻子是一个传统的女子,以夫为天,她不愿意去上学,那是因为她以前的教育告诉她,那样不好,她步步自封,停留在了那个封建的社会。
而她的丈夫却不愿意花费同等的时间来告诉她,其实外面的世界很美丽,我们可以一起携手相伴。
只是简单的询问,冰冷的对待,便把她判处了死刑。
我知道我的想法过于偏激了,人的路都是自己走的,我的思想有的时候不够政治正确。
但是,就是难受。
我觉得婚姻是一种责任,不是单纯的爱或者是孝道,对此男女都一样。
婚姻不应该是冲动下的产物,它是经受法律保护的东西,而法律,是人活着,并且应该遵守的最后底线。
婚姻是一种契约,其上规定男女都应该忠诚,付出,相互扶持,彼此谅解,同心共计。
当然,我也清楚,我是个不婚主义者,因此我说的这些可能有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旁观者心态,婚姻内的情况可能有很多,俩人结婚肯定是奔着过好日子,美满一生的,没人结了婚是奔着离婚去的。
我承认,我更偏向于女性,更加能看到女性的不容易,在婚姻当中,只要女方没有做出原则性的错误,我总更偏向于女方。
这其实源于我坚持不婚的理由。
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不和陌生人说话这部电视剧,讲家暴的,我小时候看的,再加上我小的时候确实是看过我姥爷和我姥姥干仗,俩人互殴,谁也没讨到好,那时候我年纪还小,觉得婚姻就是这样的,我当时还在心里衡量自己能不能打过我姥爷,我觉得我不能,就觉得婚姻有点可怕,居然会挨打。
长大后我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了,也有相濡以沫的夫妻(在电视上看到的),虽然那里面的女主总是各种的受委屈,但是最后好像都撑到了最后(当时电视上演的都是苦情剧或者是婆媳剧,我也没有掌控遥控器的权利,就跟着看了,哭的眼泪稀里哗啦的。),当时觉得婚姻就很压抑,尤其是对女性,当时在我心中,女性就是弱势群体,结婚后的男人好像都有些吓人,对别人都很好,唯独对自己的老婆,像是对待自己的仇人似的。
我当时年纪还小,也不知道什么大男子主义(关键是我家家里都是男人干活,虽然我姥姥和我姥爷老吵架,还会干仗,但是扫地做家务洗衣服做饭买菜都是我姥爷干的,我从小是跟着我姥姥姥爷一起生活的。俩人吵架也没耽误我姥爷干活,长大之后才发现,其实她俩就是吵习惯了,最凶的时候嚷嚷着要离婚,最后还是该吃吃该喝喝,养个狗养个猫,二老啥也没耽搁。),就觉得那里面的男主和女主有仇,慢刀子割肉,手段特别了得,弄得女主有苦说不出,暗地里默默抹眼泪,邻里邻居还都说那男人是好男人,女主嫁给了人家是福气。
我呸!
后来知道,故事里那么些忍气吞声被欺负的事儿,全是为了故事性安排的,编剧故意那样写的,虽然这世界上确实可能也有那种脑袋像是坏掉的人,但是终究还是少数,我坚信人是有自救意识的,绝大多数人受的委屈多了,也是能醒悟的。
但是后来我看了一部外国电影,是讲丧尸的,名字我忘记了,但是那个片段我记得特别牢。
就是一个孕妇,感染了丧尸病毒,她没事儿,但是她肚子里的孩子异变了,然后自己从里面刨开妈妈的肚子出来了……
你们不知道,当时我舅妈怀孕了,肚子好大,我总能看见里面鼓起一个包包来,我小妹在里面动,我就觉得心里瘆得慌。
那个时候我也比较大了,吓得我偷摸的去网吧上网查小孩子会不会破开妈妈肚子跑出来。
后来知道小孩子手软脚软没力气,不可能干出这种事情来后,我才安心。
现在回想起来总觉得当时的自己特别的大惊小怪,又很幼稚。
但是婴儿是吸收妈妈体内的养分长大的是事实,女性为了生育,激素分泌会让女性变得更感性,是事实,女性的身体为了能更好的受孕和孕育,身体比男性更弱也是事实。
↑返回顶部↑